
9月,本是山东秋粮作物玉米从灌浆迈向成熟的关键“黄金期”,天气状况与管理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玉米的产量。然而,今年9月,不少农民发现,本应秋高气爽的时节,雨水却比往年多了不少。
9月降水异常偏多
今年9月1日至23日,全省平均降水量达到141.3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186.6%,比去年同期偏多96.0毫米,位列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3位多值。从常年历史同期来看,我省平均降雨量约为50毫米,而今年9月以来降雨量不仅远超去年同期,更在近十年中排名首位,近十年历史同期降雨量最小值仅为16.0毫米(2019年)。
除滨州、东营外,全省14个市的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偏多。其中,枣庄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偏多3倍以上;临沂、青岛、菏泽、济宁4市偏多2倍以上;日照、潍坊、威海、烟台、泰安5市偏多1倍以上。
省气象台首席预报员侯淑梅指出,大气环流异常是主要原因。往年9月副热带高压会南撤至长江以南,我省进入少雨期,天气晴朗,空气湿度下降,昼夜温差加大。但今年副热带高压势力更强,位置偏西、偏北,我省仍处于其外围气流影响范围内。当西风带冷空气南下或高空槽系统东移过境时,我省处于西风带系统与副热带高压交汇地带,冷暖气流碰撞交汇,便形成了频繁降雨。
降雨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应对
积极影响
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作物一部副部长杨久涛表示,此次降雨主要集中在主汛期降水偏少的鲁南和半岛地区,改善了土壤墒情,有利于秋粮作物灌浆,也为小麦足墒播种奠定了基础。虽然部分玉米地块出现短时积水,但基本在1 – 2天内排出,对玉米生产影响较小。
消极影响及应对措施
阴雨天气较多,光照强度受到影响,秋作物叶片制造养分的能力下降,可能导致贪青晚熟现象。因此,建议适当推迟玉米收获时间7 – 10天,让玉米有更充足的灌浆时间,可根据实际情况在10月10日左右收获。
判断玉米最佳收获期,可观察植株状态。当植株中、下部叶片变黄,基部叶片干枯,果穗变黄,苞叶干枯呈黄白色而松散,且玉米籽粒脱水变硬、乳线消失,籽粒基部出现黑色层(意味着不再灌浆)时,就可以收获了。
玉米适期晚收是一项无需增加投入即可增产的实用技术,通过延长灌浆时间增加粒重,提高单产。在玉米灌浆中后期适期晚收7 – 10天,每亩可增产40 – 70公斤。
应对复杂天气,保障秋收秋种
农民赵兴军期盼后续多晴天,方便机械进地和粮食晾晒,同时也准备好适用于泥泞地块的履带式收割机。据侯淑梅介绍,预计26日夜间到28日,我省还将迎来一轮降雨,鲁南地区有小到中雨局部大雨,其他地区以小雨为主。从整个秋季(9月至11月)气候预测来看,全省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2 – 3成,聊城、德州等8市偏多2 – 3成,其他各市偏多1 – 2成,气温方面,秋季全省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略偏高。
复杂天气可能影响秋收秋种,需提前防范应对。针对可能出现的降雨,要提前疏通田间渠系,检修应急设施设备,备足排涝机具,及时排除积水。遭遇连阴雨天气时,发挥农业应急救灾中心、区域农机社会化服务中心和农机应急作业队的作用,调配烘干机具、调运湿粮,加快烘干进度,防止粮食损失。
目前,全省已储备履带式玉米收获机1859台,组建1312个覆盖所有乡镇的应急抢收队,建立粮食烘干中心(点)1850个、烘干设备5179台、移动式烘干机426台(最大日烘干能力达13.72亿斤),以便在灾害或不利天气来临时快速响应,确保“丰收在望”变为“颗粒归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