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秋时节,五华县潭下镇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之中。9月21日,上围村移民文化广场热闹非凡,五华县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潭下菩米主题分会场活动在此盛大举办,主题“琴香菩米·农耕传承”如同一面旗帜,引领着一场关于菩米的变革,悄然改变着这个乡镇的产业命运。
菩米的科学密码
菩米,作为客家人世代相传的智慧结晶,不仅是家乡的味道,更蕴含着独特的健康密码。活动上,一份具有开创性的《五华菩米在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中的血糖管理和安全性评估》成果正式发布,这是国内首次针对菩米开展的临床研究。医学专家胡卓清博士用详实的数据表明,菩米能显著减缓餐后血糖上升,且在研究过程中未发现任何不良反应。这一科学依据为传统农产品赋予了新的价值,增强了消费者的信心。原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院长刘坚,作为菩米产业发展顾问,从营养角度深入剖析,指出菩米是客家地区宝贵的非物质遗产,对血糖和消化都有着极大的益处,它不仅是关乎健康的食品,更是落实粮食安全的具体实践。
标准与资本双轮驱动
产业振兴离不开标准的引领和资本的注入。活动现场,两大团体标准——《五华菩米生产技术规程》和《潭下菩米全链式生产技术规程》先后发布,为菩米生产明确了规范和标准,这无疑是产业化的基石。在签约环节,更是传来振奋人心的消息。潭下镇人民政府与梅州飞泷山神农健康养老管理有限公司成功达成合作,潭下镇强镇富村实业有限公司等三家企业也签订了合作共建协议书。华疆生态农业科技(梅州)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曾茹英描绘了宏伟蓝图:计划总投资2.5亿元建设菩米产业项目,建成后日产菩米可达60吨,年产值预计1.5亿元,还能带动100人以上就业,目标是让潭下菩米走向粤港澳大湾区。
丰收节的欢乐盛宴
丰收,不仅是物质的丰富,更是精神的愉悦。主会场水寨镇良美村,狮鼓表演热闹开场,助农直播周大赛、农产品展销、农民趣味运动会等活动同步进行。挑菩米、夹坚果等充满“农味”的比赛,让参与者在欢笑中感受到丰收的喜悦。潭下分会场同样精彩纷呈,舞蹈《花开中国》、歌曲《客家人系有料》等节目营造了浓厚的节日氛围。菩米知识抢答环节气氛热烈,活动结束后,特色美食品尝、农产品展销及趣味农事竞赛如拔河、套活鸭等,吸引了众多群众驻足体验。月光糕、鸭蛋、柚子、红薯等农产品通过网红电商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五华乡村振兴的菩米样本
潭下菩米的产业化发展,是五华县推动乡村振兴的一个生动写照。五华县深知乡村要振兴,产业必先行,坚持党建引领,将“产业富民”作为发展农村经济、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积极探索“稻虾共作”模式,直接推动撂荒地复耕复种1400多亩,让300多人直接受益。同时,制定《五华县关于建设乡村产业社区的工作实施方案》,计划到2025年打造8个以上乡村产业社区,树立全产业链思维。人才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五华积极培育乡村人才,实施“人才下乡、干部返乡、能人回乡”计划,安流镇举办的“乡村振兴共同富裕”带头人擂台赛营造了“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还深入推进“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
如今的潭下菩米,已不再是简单的家乡味道,它被列入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获评“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成为一张闪亮的产业名片。潭下镇党委书记杨文表示,未来将以菩米为纽带,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让“健康菩米”成为农民增收、乡村振兴的“金钥匙”。从一场丰收节的狂欢到一个产业的崛起,五华县潭下镇正用一颗颗饱满的菩米,书写着苏区乡村振兴的崭新篇章,这粒米连接着过去与未来,系着乡土与湾区,承载着农民的希望与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