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菜热潮:一场火辣的美食狂欢

最近,小李发现川菜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阵热潮,街头巷尾处处都能感受到这股火辣的魅力,就连楼下新开的川菜馆排队都得两小时。

“哎哟我去!这队排得比春运还夸张!”小李站在新开的川菜馆门口,急得直跺脚,伸长脖子往店里张望。玻璃窗里热气腾腾,每张桌子都坐满了人,服务员端着红彤彤的毛血旺在人群中忙碌穿梭。这已经是小李第三次来排队了,前两次都因为等不及转战别处,今天他铁了心要吃到这家网红店。

街对面卖煎饼的大爷乐呵呵地说:“小伙子,这算啥?上周有个姑娘排了仨小时,最后打包带走的。”如今,城里新开的餐馆十家有八家都打着川菜的招牌,学校食堂的大妈都开始研究麻辣香锅,因为学生们天天嚷着要吃辣。小李的室友小王,一个地道的广东人,上周居然破天荒地点了份微辣麻婆豆腐,吃得满头大汗还直呼过瘾。

川菜的火爆程度从数据上也能看出来。随便打开手机刷美食视频,前十名里保准有七八个在做水煮鱼、干烧鱼。上周同学聚会,七道经典川菜刚上桌,十分钟不到就光盘了。有数据显示,去年全国新开的川菜馆超过三千家,比火锅店还多。北京上海这些大城市自不必说,就连小李所在的二三线城市,便利店都能买到真空包装的回锅肉。

在众多川菜中,毛血旺是最受欢迎的之一。那红艳艳的汤底看着就让人冒汗,里头的毛肚、鸭血、豆皮都是提前切好的。小李第一次吃是在街边大排档,现在连五星级酒店都把它写进了菜单。服务员上菜时总要叮嘱:“趁热吃啊,放久了口感就差了。”有次小李带外地朋友来尝鲜,那哥们儿一边狂灌冰水一边竖大拇指:“够劲儿!”

干烧桂鱼算是川菜里的贵族,价格不菲但确实值那个价。鱼肉嫩得筷子一碰就散,配上米饭能吃三大碗。这鱼在古代被叫做“水豚”,据说鲜美程度不输河豚,不过现在人们更在意它的美味。小李常去的那家老馆子,老板总爱念叨:“做这菜得用带纹路的二刀肉,切太薄容易碎。”说完还要补一句:“小伙子,再来碗米饭?”

回锅肉是川菜馆的标配,几乎每桌必点。肥瘦相间的五花肉先煮后炒,配上青椒一点都不腻。小李发现,就连那些平时不吃辣的外国游客,最后都会忍不住往碗里加勺红油。有次他看见一个金发碧眼的老外,辣得直吐舌头还停不下筷子,那场面别提多逗了。

麻婆豆腐这些年可算扬眉吐气了,从家常小菜摇身一变成了国际名菜,连米其林餐厅都要把它改良上榜。不过在小李看来,还是老家那种传统做法最对味。豆腐要嫩得颤颤巍巍,配上牛肉末、辣椒和花椒,那叫一个香。记得有次他妈做了一大锅,他爸边吃边喊痛快,虽然事后灌了三大杯水。

水煮鱼现在遍地开花,薄薄的鱼片上盖满辣椒花椒,看着就让人食指大动。服务员说这道菜的关键在汤底和火候,油温不够鱼就不入味。小李在网上看到有人用水煮鱼蘸酱油吃,差点没笑喷:“这不是暴殄天物吗?”不过转念一想,萝卜青菜各有所爱。

变化最大的要数东坡肘子,这道慢炖四小时的硬菜居然也能点外卖了。小李有次等了一个半小时,打开餐盒还是烫手的。听说这菜真是苏东坡发明的,不过现在的年轻人更关心怎么拍照发朋友圈。小李的学姐就说过:“这肉香能让人幸福两小时。”说完还配了个流口水的表情。

川菜馆的老板们也在不断创新。有家店推出冰镇毛血旺,号称是解暑神器;还有人把川菜和西餐结合,搞出个麻婆豆腐意面。效果怎么样不好说,反正门口排队的人不少。小李尝过一次,味道怪怪的,但拍照确实好看。

短视频平台上的川菜博主也越来越多。有个教做回锅肉的视频特别火,评论区里热闹得很。有人说跟着做了三次都失败,第四次终于成功,现在天天在家做;也有人说吃太多上火了,但更多人表示辣得过瘾能解压。小李试过一次,结果豆瓣酱放多了,辣得他直跳脚,最后还是叫了外卖。

菜市场的调料区这两年明显扩大了,郫县豆瓣酱有十多个牌子,花椒还分几十种。有次小李问摊主怎么选,对方推荐了普通的二荆条:“够辣不苦,家常够用。”现在连水果摊旁边都有人卖泡椒,夏天很多人买回去泡凤爪。

川菜能火成这样不是没道理的。以前只能在四川吃到正宗口味,现在全国连锁店遍地开花,调料包方便,做法简单,关键还特别下饭。不过在小李心里,最好吃的还是那些开了几十年的老馆子,老师傅们的手艺,那是机器永远替代不了的。

昨天路过夜市,发现新开了个川味小吃摊,烤苕皮、钵钵鸡、红油抄手,价格实惠人气超高。几个学生模样的孩子说这是他们放学后最爱来的地方,周末更是人挤人。小李买了份红油抄手,一口下去,麻辣鲜香在嘴里炸开,瞬间明白了为啥川菜能征服全国人民的胃。这场川菜热潮,就像一场火辣的美食狂欢,让每一个热爱美食的人都沉浸其中。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