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月,全国都在等着吃它!糯糯叽叽会拉丝,不吃它春天就白过了

“啪嗒”,一颗翠绿的团子从蒸笼滚到盘子里,李奶奶用筷子戳了戳:“这青团咋比俺孙子的橡皮泥还亮堂?” 凑近一闻,半点艾草香都没有,倒是有股子甜腻腻的香精味。菜市场里卖青团的老王嘿嘿一笑:“现在都这么吃,城里人就爱这口儿!”

谁能想到,惊蛰过后的头茬艾草还在田埂上生长,满大街已经飘起了 “假青团” 的味道。真正的青团可不是机器压出来的小绿饼,那得是天没亮就蹲在地里,一根根掐回来的野艾草。苏州做青团的张师傅说起这个就来气:“老祖宗传下来的法子多讲究!艾草要用清明前的,焯水得加石灰,石臼里捣烂的草汁才够劲儿。” 他家的青团黑绿黑绿的,掰开能看见细细的纤维,蒸锅一开,半个巷子都是清苦的香气。

杭州的王大妈最懂这里面的门道。她买青团从来不挑最绿的,专找那些颜色发暗的:“你们年轻人不懂,越青得吓人的越假!” 她边说边掰开一个青团,里头的豆沙冒着热气:“瞧瞧这豆沙,得是自己熬的才香。现在好多店家图省事,直接买现成的豆沙馅,那玩意儿甜得齁嗓子!”

湖南人做青团可不用艾草,他们那儿管这叫 “蒿子粑粑”。刘大叔大清早就在河边掐水牛花,那叶子背面长着白绒毛:“咱湖南人就好这口清甜味儿!” 他家做的青团软乎乎的,咬一口真能把春天的风咽下去。广东的阿婆更绝,非得用泥胡菜:“后生仔别嫌苦,等嚼到第三口就回甘了,跟饮茶一个道理!”

超市里的速冻青团倒是方便,微波炉转两分钟就能吃。可那皮子滑得像塑料纸,馅料腻得人直皱眉。老食客们都记得,从前买青团要排老长的队,就为等那口带着灶火气的新鲜劲儿。现在倒好,随便哪个便利店都能买着,就是吃不出那个意思了。

南京路有个卖了三十年的老师傅说得实在:“青团青团,重点在‘青’不在‘团’。” 他家的青团颜色最深,皮子最糙,可生意最好。老街坊们认的就是这个土味儿,用他们的话说:“机器搅出来的那叫点心,手搓出来的才叫青团!”

眼瞅着清明要到了,田里的艾草一天比一天老。懂行的主妇们都掐着日子:“再过半个月,艾草长老了做出来就不对味。” 谁不想吃口正宗的?可如今要找真材实料的青团,要么自己动手,要么得穿街走巷寻老店。要不怎么说呢,春天最金贵的就是这口鲜,错过了这茬儿,再想吃就得等来年了。

本文就是要传达积极正向的价值观,没有一点儿不好的引导想法。要是有侵权情况,就赶紧联系我们去处理。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