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钱江源—百山祖国家公园候选区的深山密林中,一场持续数十年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正在悄然推进。21万棵树木正在被逐一赋予”数字身份”,这并非简单的编号管理,而是通过系统监测解码森林生存密码的科学探索。
数字化建档:21万棵树的”身份证”
海拔1550米的山林中,一块25公顷的”百山祖大样地”格外引人注目。这个由华东师范大学、中山大学等五家单位于2015年联合建立的监测样地,是全球森林地球观察网络(ForestGEO)的重要组成部分。科研团队正为每株胸径≥1厘米的木本植物挂上专属号牌,记录其生长状况、胸径尺寸及精确地理坐标。这些”身份证”将帮助科学家追踪21万多株树木的生命周期。
这已是科研团队第二次开展样地复查工作。2020至2021年间,他们完成了首轮全面调查。如今,团队正对每株树木进行细致的”体检”,通过长期监测揭示植物群落结构、动态及其与环境的关系。百山祖园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使其成为研究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的天然实验室。
联合实验室:微观世界的科学探索
在样地附近的生物多样性联合实验室里,显微镜、超级扫描仪等精密仪器正在运转。研究人员通过培养箱观察昆虫取食树叶的过程,评估其对森林光合作用的影响。这里积累的丰富数据包括树木空间位置、谱系信息、开花物候等,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近年来,科研团队开展了多项前沿研究:从树种多样性特征到土壤微生物构建,从无人机遥感监测到气候变化对幼苗微生物组的影响。这些研究不仅揭示了森林生态系统的奥秘,更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系统管理提供了重要参考。
科研价值:守护与发展的平衡
百山祖园区作为第四纪冰川孑遗植物百山祖冷杉的发现地,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联合实验室以25公顷大样地为核心,将研究成果辐射至整个园区,为生物多样性维持和保护提供科学支撑。
通过长期监测树木生长状况,科学家能够评估气候变化对森林结构和功能的影响。这些研究成果不仅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更能为当地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决策依据。
在这片充满生机的森林里,每一棵树木都是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环。科研团队通过数字化建档和微观观测,正在书写一部关于森林生命力的科学史诗,为子孙后代守护这片绿色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