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满,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重要一环,标志着夏季的深入。此时,气温逐渐攀升,雨水增多,气候呈现出闷热潮湿的特点。这种湿热交加的环境,极易对人体的脾胃、皮肤和关节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小满时节的养生重点在于清热除湿,以维持身体的平衡与健康。

一、运动保健:顺应时节,舒缓身心
《黄帝内经》中提到“春夏养阳”的原则,小满时节运动不宜过于剧烈。过度运动导致大汗淋漓,会使气阴随汗液流失,既伤阴又伤阳气。应避免在气温最高的时间段运动,减少阳光直射。室外运动时,可佩戴遮阳帽,穿着透气性能好的衣服。运动过程中,每隔 30 – 40 分钟应在阴凉处休息,及时补充水分。
小满坐功法是一套适合此时的养生功法。它主治肺腑蕴滞邪毒、胸胁支满、心悸怔忡等多种不适。具体功法为盘坐,左手按左小腿,缓慢吸气、右手向上托举至与地面垂直,双眼注视手背,缓慢呼气放下,左右交替各十五次。最后叩齿、咽津、吐纳收功。传统功法摇头摆尾去心火也适用于小满,操作时左脚向左橫跨成马步,两手拢气向前,向上至膻中穴前,再向下反按大腿,头向左侧倾斜等,左右交替五至七次,过程中注意呼吸与意守。
二、饮食调养:清淡健脾,清热化湿
小满节气,饮食宜清淡、易于消化。要少食肥腻助湿、油煎熏烤等助火之品,天热时勿过食生冷,以防损伤脾胃阳气。应多食具有健脾化湿、清热养阴之品,如赤小豆、薏米、绿豆、荷叶、冬瓜等。
木棉花赤小豆鲫鱼汤是一道经典食疗方。食材包括木棉花 2 – 3 朵,赤小豆 30 克,土茯苓 15 克,鲫鱼 1 条,排骨 200 克,陈皮 5 克,生姜 3 片,盐适量。先将食材洗净,药材冷水浸泡,排骨焯水,然后将药材、主料、辅料与排骨放入煲中炖煮,鲫鱼煎至微黄后加入一起炖至汤呈奶白色,加盐调味。此汤有清热祛湿,健运脾胃,利水消肿之效,适用于湿热体质人群。
凉瓜黄豆排骨汤也颇具特色。材料有凉瓜 1 个,黄豆 50 克,排骨 500 克,生姜 3 片。苦瓜去瓤切块,排骨焯水后与黄豆、苦瓜、生姜一起放入瓦煲,煮沸后改文火煲 1 小时,调入盐即可。淮山赤小豆煲猪腱汤适合孩子饮用,有健脾开胃、利水祛湿功效,食材包括赤小豆 50 克、淮山 50 克、猪腱肉 500 克、陈皮 1/4 个、生姜 3 片,做法是洗净浸泡食材后放入瓦煲煮 1 小时调味。
此外,芹菜胡萝卜木耳炒肉丝能降压降脂、益肝明目;薄荷蛋饼可发散风热、清利咽喉;绿豆薏米粥有利水消肿、健脾祛湿之功;玉米枸杞粥能祛湿健脾、润肠通便;马蹄山楂饮有滋阴开胃、利尿通便作用;冬瓜薏米汤可把三焦水湿卸掉,特别对下焦水湿效果好。
三、中医外治:药罐疗法,祛湿通络
药罐疗法是结合药物治疗与拔罐疗法的中医特色外治法。将艾叶、赤芍、红花、羌活等除湿通络的中药加适量清水煮沸,放入竹罐或木罐煮 10 – 20 分钟,罐口朝下取出,擦干后吸拔到施术部位留罐。在小满时节,采用药罐吸拔背部足太阳膀胱经上腧穴,通过温热、负压吸引及中药药物作用,刺激经络、穴位及经筋皮部,达到调和脏腑、祛风除湿、通络止痛等目的,有助于改善湿热困阻机体所致的不适。
四、穴位按压:精准按压,调和身体
按压神门穴可养护心阳,它位于腕部,腕掌侧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以左手握住右手腕部,左手拇指指腹按压在右手神门穴上,力度以局部酸胀痛为度,频率为一呼一吸按压四至五次,按压五分钟,然后互换左右手再按压五分钟。
此外,还能通过按压阴陵泉穴、阳陵泉穴、上巨虚穴、下巨虚穴清热祛湿;点按攒竹穴、风池穴、合谷穴、太冲穴缓解情绪。通过这些穴位按压,能从不同方面呵护身体,在小满时节维持良好的身体状态。
总之,小满时节依据黄帝内经的理念养生,从运动、饮食、外治、穴位按压等多方面入手,能让我们清热除湿,安然度夏,享受一整夏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