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上七点,闹钟尖锐地响起,李明睡眼惺忪地拍掉闹钟,匆忙从床上爬起来,连拖鞋都顾不上穿就往厨房奔去。可当他来到灶台前,只见上面空空荡荡,打开冰箱,里面除了半盒牛奶别无他物。他无奈地抓起桌上干巴巴的面包片就往嘴里塞,结果噎得直翻白眼,赶紧灌了一大口水才把面包咽下去,那模样就像吞了只刺猬。
这样的场景,对于众多上班族来说,是不是似曾相识?很多人为了多睡几分钟,早餐往往随便对付两口。但实际上,准备一顿像样的早餐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就像隔壁张婶,每天都能轻松变着花样做出美味早餐。
张婶每天六点起床,七点就能准时端出丰盛的四菜一汤,她儿子吃得开心又满足,精神饱满地去上学。要说快手早餐,蒸锅可是个宝贝。张婶家那台用了五六年的老式蒸锅,依旧功能强大,能同时烹饪出三层美食。底层煮着香甜的红薯小米粥,中间蒸屉里放着嫩滑的鸡蛋羹,最上面则热着松软的花卷馒头。只需二十分钟,掀开锅盖,那浓郁的香味瞬间就能飘散开来,让楼上楼下的人都忍不住流口水。很多人以前觉得蒸菜没味道,其实是没掌握好方法。比如秋葵蒸熟后蘸上生抽,口感脆生生,比炸薯条还美味;西兰花搭配土豆泥,用搅拌机打一打,就能变成米其林级别的浓汤。
豆浆机也是制作早餐的好帮手。前一天晚上把红豆薏米泡好,第二天早上直接倒进豆浆机,按下按键,然后就可以去洗漱、换衣服。等收拾妥当,热气腾腾的养生豆浆正好出锅。要是家里有前天剩下的米饭,也可以顺手丢进豆浆机里打成米糊,再加入一勺红糖搅拌均匀,这味道比奶茶店二十多块钱一杯的奶茶还好喝,而且不用担心长胖。
会过日子的人都知道,冰箱冷冻室可不只是用来囤冰淇淋的。周末有空的时候,可以多蒸一些大馒头,晾凉后装进保鲜袋放进冷冻室。想吃的时候拿出来蒸五分钟,就跟新鲜出炉的一样香。把土豆切块煮熟后压成泥,分装在小盒子里冻起来,早上取出一盒,配着牛奶调开,撒上点黑胡椒,就是一碗香喷喷的土豆浓汤,就像西方人所说的“comfort food”,温暖又美味。
鸡蛋在早餐界的地位举足轻重,就像相声界的郭德纲,怎么烹饪都受欢迎。别总是局限于水煮蛋和煎鸡蛋,试试把鸡蛋打在碗里,加点温水搅散,蒸出来的蛋羹嫩得能掐出水来;或者把韭菜切末和蛋液搅拌均匀,倒入锅中,滋啦一声,三分钟就能搞定一道美味的韭菜炒蛋;要是讲究一些,还能把蛋液做成蛋卷,金黄的外皮裹着胡萝卜丁和火腿粒,切开摆盘,看起来就像高档的 brunch。
在果蔬搭配方面,应季食材既新鲜又实惠。夏天水蜜桃成熟,咬一口,甜美的汁水四溢;冬天大白菜耐放又便宜,切丝拌个凉菜,口感清脆爽口;实在没时间准备新鲜果蔬时,橱柜里的榨菜也能解燃眉之急。
老一辈常说“早上吃的像皇帝”,对于现代人来说,“吃得像上班皇帝”更为实际,既要保证营养,又要注重效率。北京协和医院营养科的数据显示,坚持吃优质早餐的人,上午的工作效率能提升将近三分之一。仔细想想,饿着肚子开会,满脑子想的都是中午吃什么,根本无法集中精力。西安交大医学院的研究也表明,长期不吃早餐的人得胃病的几率比正常人高出将近一半,这个数据让人不禁后背发凉。
说到节省时间的窍门,破壁机绝对能排进前三。以前很多人觉得破壁机没什么用,直到看到邻居王姨用它做早餐。把蒸熟的红薯连皮带肉扔进破壁机,再倒一盒牛奶,加一把燕麦片,按下按钮,两分钟就能搞定一杯美味的饮品,喝起来就像甜品店卖的芋泥波波奶茶,但甜度适中,不会让人觉得齁甜。现在年轻人流行的代餐奶昔,其实老祖宗早就尝试过,以前叫做“糊糊”,如今换个洋气的名字,价格就翻了好几倍。
总有人抱怨早上时间紧张,可仔细想想,刷手机往往就能刷半小时。其实算一笔账,提前二十分钟起床,做一份营养早餐,慢慢享用,比饿着肚子在路上堵着强多了。小李自从开始自己做早餐后,赶地铁都变得不那么急躁了,他说“吃饱了有劲儿,跑得都比别人快”,感觉自己就像加了 buff 一样。
中国各地的早餐文化丰富多彩,广东的早茶能摆满一桌子,各种点心精致又美味;天津的煎饼果子夹着薄脆,口感香脆;武汉人端着热干面边走边吃,别有一番风味;上海人一屉小笼包配豆浆,是经典的早餐搭配。然而,对于忙碌的上班族来说,这些美味的早餐大多只能成为周末的奢侈享受。在工作日,还是得依靠智慧来解决温饱问题。
附近菜市场卖豆腐的刘大爷常说:“早起的鸟儿有虫吃,早起的人儿有豆腐买。”新鲜出炉的嫩豆腐,拌上生抽和小葱,再配一个茶叶蛋,就是一顿简单又美味的餐食。有时候想想,生活中的烟火气,往往就藏在这些看似简单的吃食里。就像《东京梦华录》里专门记载了汴京城的早餐摊,苏轼被贬黄州时还在诗里写道“天下晨餐,唯黄州米汁最佳”,可见早餐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只要我们用心去发现,用二十分钟就能做出营养又美味的早餐,开启美好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