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指示指引下,安徽正以智能制造为关键抓手,全面推进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通过关键工序智能化改造和关键岗位机器人替代,安徽正在建设一批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用”人工智能+”为制造业注入新动能,实现向新、向智、向绿的转型升级。
智能制造标杆:神州鲲泰的数字化转型实践
走进神州鲲泰合肥生产基地,一台台服务器正在经历24小时的压力测试,这是产品出厂前的最后一道工序。与过去依赖人工转运不同,如今这里已经实现了全自动化流程。基地开建之初就瞄准智能制造方向,拷机区域采用立库式设计,容量达500台。设备在下线后自动入库,测试完成后自动出库并分发到指定库位,整个过程无需人工干预。
“现在我们的自动化率已经达到七成,部分工序甚至超过九成,较传统模式翻了一番。”神州鲲泰合肥生产基地负责人陆文峰介绍道。这一转变不仅大幅提升了生产效率,还使产品质量一致性得到更好保障。数据显示,智能化改造后,企业满载标配人力降低约40%,而产能却提升了30%,跑在了国内同行业前列。
政策引领:构建智能制造生态体系
安徽推进智能制造并非企业单打独斗,而是有着完善的政策支持和系统规划。从”十三五”期间的大规模技术改造,到”十四五”的数字化转型,安徽始终将工业生产方式变革作为发展重点。省政府建立了”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灯塔工厂”的梯度培育路径,并在重点行业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为企业提供智能化解决方案。
安徽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装备工业处副处长王国成表示:”我们对标国家标准,构建了智能工厂、基础支撑、解决方案’三位一体’工作体系,分四个层级梯度培育智能工厂,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今年上半年的高标准行动方案更是提出分层级、系统性、规模化推进智能工厂建设,为全省工业生产描绘新图景。
行业实践:多领域智能制造成果显著
在政策引领下,安徽各行业智能制造实践如火如荼。马钢集团依托智能炼钢系统,实现吨钢能耗降低15%;江淮汽车建成新能源全柔性生产线,可同时量产多款车型,换型时间仅需1分钟;联宝科技通过智能化改造,产能提升50%,订单交付周期缩短至24小时;广远公司在制造端引进数字化、智能化设备,成功入选国家第二批智能制造标准应用试点。
“我们投入2000多万元,加载了14套机器人以及30多台智能化设备。”广远公司总经理助理赵峰说,”以国家级智能制造试点为契机,我们正在重构发展基因,打造更高效、更绿色的企业。”
全面推广:智能制造成效全国领先
安徽的智能制造已从早期的”点状突破”转向”全面推广”。截至目前,全省已累计组织5800多家企业完成智能制造能力自评估,数量居全国第4位。传统行业智能化改造率超过40%,培育基础级智能工厂1129个、先进级智能工厂284个,获评国家级智能工厂20个,居全国第2位。
合肥工业大学教授刘志峰作为国家智能制造专家委员会委员指出:”安徽省在国内较早开展智能制造顶层设计,在政策鼓励下,企业积极作为,智能制造实施情况处于国内前列。”他建议下一步应将企业产品、研发、竞争力提升与智能制造紧密结合,针对不同企业特点推进差异化智能制造。
结语:智能制造引领安徽工业未来
安徽的实践表明,智能制造不仅是技术升级,更是发展理念和产业模式的深刻变革。通过政策引导、企业实践和生态构建,安徽正以智能制造为”笔”,描绘出一幅工业转型升级的新图景。随着智能制造的全面推广和深化应用,安徽制造业将进一步提升质量效益和国际竞争力,为全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安徽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