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经济风云变幻的当下,摩根大通首席执行官杰米・戴蒙发出警告,美国经济因地缘政治、财政赤字及物价压力等因素,面临陷入滞胀的风险,美联储维持观望态度。与此同时,大洋彼岸的中国,铁路货运领域却呈现出另一番景象,其蓬勃发展态势成为洞察中国经济韧性与活力的关键窗口。

夜幕降临,编组站内灯火辉煌,宛如白昼。龙门吊的机械臂精准而高效地运作,满载煤炭的列车从西北矿区鱼贯而出,为全国能源供应注入强劲动力;搭载光伏组件的班列蓄势待发,驶向遥远的欧洲,助力中国新能源产品走向世界舞台。2025 年 1 – 4 月,国家铁路成绩斐然:累计发送货物 12.99 亿吨,较去年同期增长 3.6%;日均装车达 18 万车,增幅高达 4.7%。这些数字,是中国经济稳健前行的生动注脚。
铁路货运量,向来被视作国民经济的 “晴雨表”,其细微变化皆反映着市场的冷暖。在能源保供方面,大秦、浩吉等重载铁路干线运输繁忙,共运输煤炭 6.72 亿吨,其中 4.64 亿吨电煤保障着全国城乡的电力供应,支撑着工业生产的持续运转。矿建材料运输量增长 29.3%,冶炼物资增长 10.7%,这清晰地表明,基建投资热度未减,制造业正稳步复苏。以新疆哈密为例,一列列 “疆煤” 专列经绿色通道快速驶向东部,有力地保障了能源的跨区域调配,彰显出铁路部门对国计民生的坚实守护。
铁路货运领域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与升级。以往单纯的 “运货郎” 形象已逐渐远去,如今的铁路正朝着 “物流管家” 的角色大步迈进。物流总包合同数量飙升 159%,运量更是暴增 350%,“豫焦鲁煤” 循环班列实现煤炭高效双向周转。铁水联运集装箱运量同比增长 19.1%,多式联运 “一单制” 的推行,打破了运输环节的壁垒,货物周转时间缩短 30%,物流成本降低 25%。不仅如此,铁路部门还创新性地开展金融服务,为 796 家企业提供了 195.14 亿元的授信额度,构建起产业、运输与需求协同发展的全新模式,重塑现代物流产业格局。
在国际舞台上,铁路货运同样扮演着重要角色,“钢铁驼队” 搭建起联通世界的经济桥梁。中欧班列横跨亚欧大陆,行程长达 1.3 万公里;中亚班列运量同比增长 21%;中老铁路跨境货运量提升 7.6%。这些数据的背后,是中国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的坚定步伐。在海运受外部因素影响、空运成本居高不下的情况下,铁路凭借其稳定性强、性价比高的优势,成为 “一带一路” 建设的黄金通道。义乌至马德里的班列,满载着琳琅满目的小商品驶向欧洲,返程时又带回欧洲红酒,实现了贸易的双向繁荣,彰显了中国在国际合作中互利共赢的坚定信念。
从保障能源安全,到推动产业升级,再到促进对外开放,铁路货运在国家发展大局中承担着多重角色。每天,18 万车货物穿梭于全国 15 万公里的铁路线上,这不仅是物质的流转,更是创新活力的释放、产业升级的见证以及开放合作的彰显。这条钢铁动脉,正源源不断地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输送澎湃动力,在时代的浪潮中奏响激昂的奋进旋律,也为全球经济发展提供了稳定且强劲的中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