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言)
在茶叶市场蓬勃发展的当下,为推动湘茶产业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湖南省茶业协会携手业内专家学者组成调研组,深入全省多地茶园、茶企展开实地考察与交流座谈。他们聚焦茶园管理、工艺优化、市场拓展等关键问题,旨在为科学编制《“十五五”湖南省茶产业发展规划》收集宝贵意见,助力湘茶产业迈向新高度。
产学研联动:创新赋能茶产业发展
湖南作为产茶大省,种茶制茶历史源远流长,在全国茶产业版图中占据重要地位。截至去年底,湖南茶园种植面积、茶叶产量及综合产值均位居全国前列,湖南红茶和安化黑茶也展现出强劲的市场竞争力。近年来,湖南构建了“五彩湘茶”品牌体系,众多龙头企业崛起,科技赋能与创新提质成效显著,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学研联动格局。
在益阳市,依托刘仲华院士专家工作站,打造了“院士领衔-企业参与-成果转化”的科创矩阵,开发出多种功能性茶饮及衍生品;常德市支持茶企与科研机构、高校院所合作,推动茶叶生产等环节的智能化、数字化转型。企业方面,湖南月光茶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与科研机构合作建立科研基地,拥有全智能化生产线,实现生产全程可追溯;湖南古楼雪峰云雾茶有限公司通过合作成立技术中心和联盟,攻关新技术并参与制定行业标准。
湖南省茶业协会秘书长王准指出,强化核心技术攻关是未来茶产业发展的关键。应发挥茶产业链专家团队的智库作用,围绕茶产业发展短板开展创新研究,鼓励茶企研发新产品,开展创新发展战略研究,以科技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深挖文化优势:拓展茶产业发展空间
新式茶饮消费的兴起推动了茶产业向高品质、多样化升级,年轻一代消费者对个性化、健康化的茶及相关制品需求不断释放,我国新式茶饮市场规模持续增长,湖南的茶颜悦色等新式茶饮品牌也崭露头角。“茶+”新业态不断涌现,茶旅融合发展为茶产业链延伸和增值提供了广阔空间,长沙县“百里茶廊”和桑植白茶就是典型案例。
随着RCEP协议生效和“一带一路”倡议深化,湘茶出口迎来新机遇,上半年湖南茶叶出口量值均创历史同期新高。然而,湖南茶产业也面临转型关口,存在品质效益有待提升、龙头引领作用不强、市场拓展能力偏弱、三产融合深度不够等问题。此外,茶文旅项目同质化严重,衍生产品开发滞后,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低等问题尚未根本改变。
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仲华认为,湖南茶产业可在新式茶饮消费和大健康产品领域发力,延伸产业链条,拓宽出口市场。湖南省茶业协会会长周重旺表示,要围绕做优传统茶产业、拓展精深加工延伸产业、推进茶文旅康养产业融合三大赛道精准发力。
完善资源体系:政策助力产业升级
湖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茶产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举措。2022年,湖南出台《湖南省茶产业发展促进条例》;去年12月,审议通过《全省茶叶产业链建设联席会议制度》;今年2月,联合印发《促进全省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成为近3年指导和推进湖南省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湖南省政协积极组织开展相关调研,为助推湖南茶产业发展凝心聚力。湖南省茶叶产业链链长何寄华提出,要着力布局茶叶种质资源体系,完善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形成“五彩湘茶”话语体系,构建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融合体系。
调研组表示,将聚焦“提质、增效、品牌、融合”四大方向,制定更具针对性、操作性的发展规划,为推动湖南茶产业在标准化种植、品牌建设、精深加工、产业融合等方面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和方案。湖南力争到2027年实现茶产业大省向强省的跨越式发展,全省茶园亩产值、农业产值、出口额及全产业链综合产值等指标均有望大幅提升。通过各方努力,湘茶产业有望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