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际政治经济舞台上,一则消息引发了轩然大波,让特朗普怒气冲冲。原来,来自沃尔玛的一则声明,如同一记重磅炸弹,击中了美国白宫的心脏。沃尔玛明确表示,从 5 月开始,商品价格将继续上涨,言外之意,关税这口“锅”,他们不背了。

这场风波的源头,要追溯到 5 月 15 日。那天,沃尔玛发布了第一季度财报。表面上看,净利润达到 44.9 亿美元,数字颇为亮眼。然而,与去年同期相比,跌幅超过 12%。尽管从全年来看,有着 155 亿美元的净利润,但这毕竟是过去的成绩,无法掩盖当下财报带来的冲击。
沃尔玛首席财务官雷尼的言论,更是火上浇油。他直言:“如果你还没看到涨价,那是因为还没轮到你。”这句话不仅点燃了美国民众内心深处的焦虑,更透露出一个惊人信息:零售商正承受着前所未有的涨价压力。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他还补充道:“历史上都少见的涨价速度,零售商根本扛不住。”尽管句句未提及总统,却处处似在打脸。
特朗普自然无法坐视不管。在 5 月 17 日,他在社交平台上火力全开,指责沃尔玛是在寻找借口。他甚至翻出旧账,声称沃尔玛去年挣得太多,多缴点税有什么不可以。然而,他似乎忽略了一个关键事实:沃尔玛每年从中国进口的商品金额高达 490 亿美元,仅关税一项,就要多掏 150 亿美元,这几乎抵得上它一整年的利润。在这种情况下,让沃尔玛不涨价,又能靠什么来支撑运营呢?靠空喊口号吗?
与此同时,白宫方面依旧维持着一种强硬姿态。尽管十天前的中美谈判暂时将关税回调到 4 月前的水平,但平均下来,关税仍然高达 30%以上。在这种高关税的压力下,若零售商不涨价,要么是出于慈善目的,要么就是自寻死路。
消费者对商品价格上涨的反应最为直接。价格一动,普通家庭的生活成本立刻受到影响。冰箱里的牛排少了,购物车里空出了不少位置。原本计划月底购置家电的消费者,也不得不重新盘算预算。别小瞧这些细微变化,它们背后隐藏着选票的流动方向。毕竟,消费者手中的选票,才是决定政治走向的关键力量。
特朗普看似在指责沃尔玛,实则是在提前为选情布局。他比任何人都清楚,此次价格波动若无法妥善甩锅,将会对选情产生巨大冲击。然而,他却选错了对手。
沃尔玛回应得十分巧妙,没有丝毫火药味,但字字有力。他们表示,企业一直致力于控制价格,但有些事情并非企业一厢情愿就能做到。沃尔玛 CEO 麦克米利恩在财报会上明确指出,零售行业本身利润微薄,关税的增加直接压垮了利润底线。
外界最为担忧的并非沃尔玛一家是否涨价,而是这是否会引发连锁反应。毕竟,沃尔玛是美国成本控制能力最强的公司之一。它都公开喊苦,足以说明这已不是个别企业的困境,而是整个行业面临的隐痛。
更严重的问题还在后面。如果白宫坚持现有关税政策不调整,企业将陷入绝境,消费者最终也不得不为此埋单。一旦经济数据下滑,失业率上升,媒体舆论围攻,局面将难以收拾。特朗普虽深谙政治博弈之道,但这次他高估了企业的忍耐力,也低估了民众对物价的敏感度。
这场由关税引发的风波,并非毫无预兆。如今,火势已经蔓延到脚面,若还想装作若无其事,已无可能。
当下的关键问题并非争论是非对错,而是现实已摆在眼前,要求美国必须做出抉择。倘若美国不想物价失控,不想在经济上失分,唯一的办法就是重新审视对华关税政策。否则,今天是沃尔玛,明天可能就是亚马逊、好市多,甚至是整个消费系统都将发出悲鸣。
局势已然明朗,中国早已不是那个任人定价的出口工厂。如今的全球供应链紧密交织,轻易破坏的代价,谁都无法承受。所以,问题不再是美国是否愿意让步,而是美国是否还有其他选择。
白宫的算盘终究要面对经济的现实。消费者不会无限期等待,市场也不会一直包容。当物价上涨真正反映到选票上时,那才是真正的考验时刻。接下来局势如何发展,不是靠口号就能决定的,关键在于谁能承受住这不断下坠的经济杠杆。
风雨即将来临,政坛的每一步都至关重要。或许,最先揭开谜底的,不是政客们,而是超市货架上不断变化的标签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