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墨脱石锅在市场上颇受关注,但它并非毫无风险。劣质墨脱石锅可能存在重金属超标、镁溶出过量等问题,假冒产品更是藏有放射性隐患,使用不当还容易导致锅体裂开、烫伤人。不过,只要选对用对,正宗墨脱石锅的风险是可控的。下面结合真实案例,为大家介绍避坑选品和正确使用墨脱石锅的方法。
劣质墨脱石锅:隐藏的健康风险
重金属超标
正宗墨脱石锅采用当地皂石制作,本身并无大碍,但市场上充斥着大量劣质货。去年,邻居王哥图便宜,在网上花150块买了个“墨脱石锅”,天天用来炖排骨。不到两个月,他老婆总感觉乏力、没胃口,去医院检查,发现肝功能里的转氨酶比正常值高了不少。后来怀疑是锅的问题,拿去检测,结果显示镉含量超标0.5毫克/千克。而国家《食品接触材料安全标准》规定,石锅镉含量应≤0.01毫克/千克,这竟超标了50倍!医生指出,长期使用这种重金属超标的锅,重金属会在肝肾里蓄积,逐渐损害器官健康。
镁元素溶出
墨脱石锅本身含有镁元素,当炖煮番茄、酸菜、醋溜菜等酸性食物时,镁的溶出量会增加。对于普通人而言,多补点镁并无大碍,但对于肾功能不全的人来说,麻烦就大了。肾脏无法及时排出多余的镁,容易导致电解质紊乱,严重时会出现心慌、肌肉抽搐等症状。我的表叔患有慢性肾炎,之前用石锅炖了次番茄牛腩,当天晚上就觉得手脚发麻,去医院一查才知道是镁超标了,医生叮嘱他以后再也别用石锅煮酸性食物。
假冒墨脱石锅:更大的安全隐患
材质与工艺问题
小李花200块买的“墨脱石锅”,炖了次酸菜后锅裂了缝,家人吃了还胃反酸。这口锅根本不是墨脱皂石做的,而是用普通青石加滑石粉冒充的。假锅常用的青石里可能藏着微量放射性元素,长期使用就如同天天“被辐射”;有的还添加了工业胶水定型,加热后会析出有毒物质,炖东西时总会有一股怪味,就像小李那锅炖酸菜时的味道。而且,正宗墨脱石锅要经过筛选、打磨、高温消毒等至少十几道工序,还需检测合格才能销售。假锅大多是小作坊随意凿凿而成,连基本的安全检测都没有,锅壁薄厚不均,加热时很容易裂开。
真假鉴别方法
鉴别墨脱石锅的真假其实并不难。真墨脱皂石质地软,用指甲轻轻划锅壁,能留下淡淡的痕迹;假锅用的青石硬,指甲划上去一点印都没有,还会硌得慌。另外,正宗的锅敲着声音发闷,假的声音清脆,通过这两个方法可以轻松分辨。
使用不当:正宗石锅也会出问题
骤冷骤热易裂
即便买到了正宗墨脱石锅,使用方法不当也容易引发危险。我同事张姐刚买了口正宗墨脱石锅,第一次用就犯了错。她刚用大火炖完鸡汤,直接将锅端到冰凉的大理石台面上,结果“咔”一声,锅底裂了一道缝。她没当回事,接着使用,第二次炖鱼汤时,裂缝变大,汤汁漏出来,把燃气灶都弄湿了,差点短路。石锅导热慢,突然遇冷遇热,内部应力不均匀,很容易裂开,严重的甚至会爆炸。
干烧与保养不当
干烧石锅也非常危险,空锅加热几分钟,锅壁就会烧得通红,再加水就可能炸开。此外,保养不当也会带来麻烦。石锅有细小孔隙,用完不擦干,或者长时间泡在水里,很容易长霉菌。我邻居阿姨家的石锅,用完没洗干净,放了两天,锅壁上长了一层绿毛,后来用开水煮了好几次才去掉异味,但之后炖东西总觉得有股怪味,最后只能扔掉。
正确使用方法
正确使用墨脱石锅很简单。新锅先“开锅”,用淘米水泡24小时,再涂一层食用油,小火慢烧10分钟,让油渗进孔隙里;平时使用时,不要用大火猛烧,要慢慢加热;炖完别直接放在冷台面上,垫个隔热垫;用完用软布擦拭,不要用钢丝球刮,每隔一段时间涂次油保养,这样锅就能用好几年。
选对用对,享受墨脱石锅的美味
很多人可能会问,墨脱石锅还能买吗?当然能!正宗的墨脱石锅保温性好,炖菜香,只要避开劣质品、假冒品,用对方法,就不用担心安全问题。关键是要避免贪便宜,低于500块的“墨脱石锅”要多留个心眼,最好去正规店购买,让商家出示检测报告。使用时记住“不骤冷骤热、不干烧、勤保养”;要是家里有老人、小孩或者肾功能不好的人,尽量少用石锅炖酸性食物,或者炖之前先烧开水涮一下,减少镁溶出。
小李后来花600块买了正宗墨脱石锅,按照正确方法使用,现在炖排骨、鸡汤都香得很,家人再也没有出现过不舒服的情况。你家有没有用过墨脱石锅?是买到过假货,还是使用过程中出过问题?欢迎在评论区分享,给其他想买的朋友提个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