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资金大撤离与港股逆袭:市场调仓背后的深度逻辑

上周,A股市场暗潮汹涌,上演了一场惊心动魄的资金大转移大戏。上交所股票型ETF单周净赎回高达190.62亿,这一数字创下了近11周以来的最高纪录。其中仅周四一天,就有90.67亿资金流出,如同一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直接带崩了大盘,上证指数当日跌幅超1%,次日更是继续下探。

A股资金撤离路线清晰

指数ETF遭疯狂抛售

资金撤离的路线清晰可辨。沪深300指数被疯狂抛售78亿,中证500、科创50等指数净赎回均超过30亿。这些主流指数ETF的大幅净赎回,显示出资金对A股市场整体预期的谨慎态度。

散户与杠杆资金同步撤退

散户资金周度净流出408亿,融资盘虽加仓24亿,但交易活跃度却跌至冰点,仅占9.1%。这表明散户和杠杆资金对当前市场缺乏信心,选择离场观望。产业资本同样未能扛住压力,尽管2025年单周回购均值达68亿,较2024年的43亿有所增加,但仍无法对冲市场的抛压。

历史信号再次应验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市场信号再次得到验证。4月7日大盘见底3040点时,ETF单周净申购1372亿,创历史纪录,随后A股涨超20%。而7月30日大盘处于3636高点时,ETF净赎回190亿叠加期指净空单创10.1万手峰值,调整如期而至。这充分显示了资金流向对市场走势的重要影响。

港股成资金“吸金黑洞”

当A股资金疯狂出逃时,港股却成为了资金的“避风港”。上周,香港证券ETF流入38.7亿,港股通非银ETF流入20.89亿,加上科技和创新药ETF,港股方向总流入达74亿。

港股受宠的三大真相

  • 估值优势明显​:同一家公司H股普遍比A股便宜30%以上。例如郑州银行H股市净率仅0.22倍,而A股高达0.43倍;H股股息率为1.84%,A股仅0.95%。这种显著的估值差异吸引了大量资金流入港股。
  • 高股息防御属性​:银行股成为资金的“压舱石”。招商银行H股获内资爆买,持仓市值激增128亿;恒生港股通金融指数年内涨25.94%,领跑全市场。高股息的银行股在经济不确定性增加时,为投资者提供了稳定的收益和防御保障。
  • 政策通道利好​:南向资金上半年净流入超7300亿港元,占港股总成交比例突破40%。ETF互联互通扩容至3000亿规模,内地资金借道“跨境理财通”直投港股。政策的支持为资金流入港股提供了便利的通道。

南向资金主导港股定价

高盛报告显示,南向资金持股市值占比从五年前的6%飙升至20%,4月9日单日355亿港元买入直接推动恒生科技指数大涨3.2%。外资公募的操作也暗藏玄机,摩根大通重仓宁德时代23亿,同时布局东山精密、胜宏科技等科技制造链;宏利基金双线布局AI算力股和传统制造龙头。更激进的是“新锐派”外资,路博迈基金股票市值暴增491.66%,联博基金增长340%,疯狂加仓新易盛、胜宏科技。北向资金二季度净流入600亿,持仓市值突破2.29万亿,重点增持半导体和工业金属。不过,医药和半导体遭抛弃,创新药ETF被赎回18.17亿,半导体ETF净流出17.51亿,分别受到美国药企降价政策和行业双重压力的影响。

当前市场“冰火两重天”

A股防守板块异动

A股市场呈现出防守板块异动的态势,红利指数获7.34亿净申购,低波策略升温。这主要是由于美联储不降息以及投资者的避险需求增加。

港股科技狂飙

港股科技板块表现强劲,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年内涨74.85%,资金借道港股通科技30ETF涌入119亿,规模突破200亿。港股的科技股成为了资金追逐的热点。

产业资本动作分化

产业资本的动作出现分化,红杉资本六年六轮减持奕瑞科技套现18.6亿,而腾讯年内回购400亿港元,与南向资金形成“护盘同盟”。

杠杆资金濒临临界点

杠杆资金濒临临界点,融资余额已达历史高位,若增量资金断档,市场可能面临“多杀多”踩踏。期指净空单10.1万手(近期峰值)与ETF大额赎回共振,进一步强化了市场的调整压力。

A股资金的撤离和港股的逆袭,反映了市场资金的重新配置和市场预期的变化。投资者需要密切关注市场动态,把握投资机会,同时也要注意防范市场风险。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