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后养生!“少吃二瓜,多吃三白”,补气润肺强免疫,全年身体稳

立秋已过,“秋老虎” 却依旧凶猛 —— 午后烈日灼人,夜晚凉风阵阵,一天温差能达十几度,不少人出现口干舌燥、喉咙冒烟、皮肤紧绷的情况,这正是 “燥邪伤肺” 的典型表现。《温病条辨》有云 “秋燥之气,易耗阴液”,此时若不注重调养,全年都可能被小毛病缠身。遵循 “燥气当令需润养” 的原则,立秋后要 “少吃二瓜,多吃三白”,用应季食材补气润肺、增强免疫,轻松应对多变天气。

一、立秋后 “少吃二瓜”:避免加重秋燥与脾胃负担

  1. 少吃西瓜:西瓜性寒,虽能解暑,但立秋后脾胃功能渐弱,过量食用易损伤脾胃阳气,导致腹泻、腹胀;且西瓜水分多,吃多了会加重体内湿气,与秋燥 “润养” 需求相悖,尤其冰镇西瓜更要避免。
  2. 少吃苦瓜:苦瓜同样性寒,有清热降火的作用,适合夏季食用。但立秋后燥邪为主,再吃寒凉的苦瓜,易刺激肠胃,还可能耗伤肺阴,加重口干、干咳等症状,体质虚寒者更要少吃。

二、立秋后 “多吃三白”:白色入肺,补气润肺强免疫

1. 第一白:莲子山药糯米粥 —— 健脾养心,温润不燥

食材搭配

莲子 30g(去心)、山药 200g(鲜品或干品 100g)、糯米 50g、红枣 5 颗(去核)、清水适量(约为食材总量的 3 倍)

制作步骤

  1. 莲子提前用温水泡软,去除莲心(莲心味苦,影响口感,且性寒,去心后更温和);鲜山药去皮切段(戴手套防过敏),泡在淡盐水中防氧化;干山药无需泡发,备用。
  2. 锅中放入糯米、红枣、泡好的莲子,加足量清水,大火烧开后转小火,或用电饭煲选择 “煮粥” 模式(设定 90 分钟)。
  3. 若用干山药,在煮粥第 60 分钟时加入;若用鲜山药,在最后 15 分钟加入,继续煮至食材软烂、粥体浓稠即可。

养生亮点

莲子甘平,能补脾养心;山药被誉为 “土中人参”,健脾益气;糯米温中补虚,红枣补血安神。这道粥温和滋养不上火,适合晚餐后 2 小时温热食用,连续喝一周,能改善睡眠、缓解疲劳,还能增强脾胃功能,应对秋燥导致的胃口差、消化弱。

2. 第二白:清蒸百合 —— 润肺止咳,缓解秋燥

食材搭配

新鲜百合 1 颗(选鳞片厚实、洁白无斑的)、清水少许

制作步骤

  1. 百合剥去外层带污渍的鳞片,一瓣瓣分开,用清水反复冲洗干净,沥干水分。
  2. 将百合瓣平铺在瓷盘中(不重叠,受热均匀),滴 2-3 滴清水,避免蒸制时过干。
  3. 蒸锅水烧开后,放入百合,大火蒸 8-10 分钟,至百合瓣边缘微微透明、质地粉糯即可出锅,自然放凉后直接食用(无需加调料,保留天然甘甜)。

养生亮点

百合在古代医书中被称为 “润肺之珍品”,富含黏液质,能直接滋润肺络,缓解秋燥引起的干咳无痰、喉咙干痒。每天下午三四点(肺经当令时)吃小半盘,能有效缓解午后燥热,为肺部补充津液,增强肺部抵抗力。

3. 第三白:桂花蜜蒸山药 —— 补脾胃,养肺阴

食材搭配

铁棍山药 2 根(选质地密实的)、桂花蜜 2-3 勺、淡盐水少许

制作步骤

  1. 山药戴手套去皮,切成均匀的长条,立即泡在淡盐水中(防止氧化变黑)。
  2. 将山药条捞出,沥干水分,整齐码放在盘中(不要太密,便于蒸汽流通)。
  3. 蒸锅水烧开后,放入山药,大火蒸 12-15 分钟,用筷子能轻松戳透即表示熟透。
  4. 取出山药,趁热淋上桂花蜜,让蜂蜜均匀裹在山药表面,桂花的清香与山药的甘甜融合,口感温润。

养生亮点

山药既能补脾胃,又能养肺阴,适合秋燥时节脾胃虚弱、肺燥咳嗽的人群;桂花蜜温润不燥,能增强山药的滋补效果,还能理气化痰。这道点心温补不上火,体质偏虚者常吃,能改善身体虚弱、易疲劳的情况,增强免疫力。

三、辅助调理:蜂蜜渍白萝卜 —— 清热生津,解秋燥

除了 “三白”,立秋后还可常吃蜂蜜渍白萝卜,作为日常零食或开胃小菜,辅助缓解秋燥。

制作步骤

  1. 选水分充足的嫩白萝卜 1 根,去皮后切成细丝,加少许海盐抓匀,腌制 15 分钟(让萝卜出水,去除辛辣味)。
  2. 用凉开水冲洗萝卜丝,挤掉多余水分,放入密封罐中,加入足量蜂蜜,搅拌均匀。
  3. 密封后放入冰箱,腌制 3 小时以上,待萝卜丝吸收蜂蜜的甜味即可食用。

养生亮点

生萝卜性凉,能清热生津、化痰止咳,蜂蜜腌渍后辛辣味褪去,变得清甜爽脆,既能缓解口干舌燥,又能开胃助消化,午后或饭前吃几丝,能有效应对 “秋老虎” 带来的燥热。

立秋后养生的关键在于 “润”,少吃寒凉的 “二瓜”,多吃润肺的 “三白”,再搭配蜂蜜渍白萝卜,从内到外为身体补充津液,补气润肺、强免疫。遵循季节规律调养,就能轻松应对秋燥,为全年身体健康打下好基础。你立秋后还有哪些养生小妙招?欢迎在评论区分享~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