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首创!枢纽经济先行区建设名单重磅发布

8月14日最新消息,河南省发展改革委与省交通运输厅依据各地申报情况和专家评审结果,经过深入研究,正式确定了河南省枢纽经济先行区建设名单,这一举措标志着河南正积极探索枢纽经济发展的全新路径与模式。

作为全国首个在省级层面统筹规划布局枢纽经济发展载体的省份,河南此次重点培育建设6个枢纽经济先行区,分别是:以郑州航空港区、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主体的郑州枢纽经济先行区;以洛阳伊川县为主体的洛阳枢纽经济先行区;以平顶山卫东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主体的平顶山枢纽经济先行区;以安阳汤阴县为主体的安阳枢纽经济先行区;以商丘城乡一体化示范区为主体的商丘枢纽经济先行区;以周口临港开发区和漯河城乡一体化示范区为主体的周口 – 漯河枢纽经济先行区。

枢纽经济先行区是一个综合性发展区域,它以枢纽功能为核心,以开放创新为引领,以要素集聚为基础,以产业发展为动力,以经济提级为目标。布局建设这些先行区,意义重大,有利于以点带面探索出枢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河南范式”,加快推动枢纽经济发展,发挥其支点效应,进而增强区域经济竞争力。

此次确定的6个枢纽经济先行区,有望成为河南省枢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助力全省在构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枢纽经济先行区的道路上稳步迈进。在申报评选过程中,河南重点聚焦交通、物流、产业、平台、消费等枢纽经济“五大”关键要素,坚持先行先试、重点突破、创造经验、打造样板,致力于建设交通物流降本增效优势区、生产力优化调整承载区、体制机制创新实验区以及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等“三区一平台”,全力打造枢纽经济发展高地。

省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明确表示,将建立跨部门的枢纽经济先行区建设工作协调机制,进一步加大项目建设支持力度,积极争取资金用于枢纽经济先行区重大项目建设,同时推动金融机构加大对先行区的信贷投放力度。此外,还会定期发布一批枢纽经济先行区建设经验,引领带动全省枢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为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循环枢纽、国内国际市场双循环支点提供坚实支撑。

下面为大家详细介绍河南省各个枢纽经济先行区的定位及重点建设任务:

  1. 郑州(以航空港区、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主)枢纽经济先行区
    以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国际物流枢纽中心为引领,深化拓展“空陆数海”丝绸之路建设,大力推进航空港、铁路港、公路港、出海港“四港联动”。统筹推进国家物流枢纽、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示范物流园区、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支持城市等平台建设,积极探索物流数据开放互联新路径,大力发展平台经济、低空经济等新模式,积极争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壮大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等万亿级、千亿级枢纽偏好型产业集群,加快推进郑州新郑国际机场三期、中国邮政航空枢纽、顺丰中原多式联运国际枢纽、郑州比亚迪全球模具中心、超聚变智慧工厂等项目建设,培育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核心增值点,打造内捷外畅、高效衔接、智慧创新的枢纽经济发展高地。
  2. 洛阳(以伊川县为主)枢纽经济先行区
    发挥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先进制造业基地等优势,打通“西煤西铝”东运和“东石东粉”西运双向联运通道,协同推进国家物流枢纽、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物流数据互联开放试点建设。整合提升铁路专用线、专业化仓储、区域分拨配送等物流设施,加密开行海铁联运班列,构建电解铝无人车运输体系,积极培育个性化、多样化、品质化消费新业态,构建大宗生产资料全产业链服务平台,完善先进制造业开发区内物流服务“区中园”功能,集聚发展铝及铝深加工、耐火耐磨材料、智能装备制造、新能源和光电信息等枢纽偏好型产业,打造“一带一路”大宗生产资料物流集散交易中心、全国领先的先进制造业供应链组织中心。
  3. 平顶山(以卫东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主)枢纽经济先行区
    依托矿产和尼龙新材料等产业优势,完善陆港、水港、物流仓储等设施网络,开行煤化工、盐化工、尼龙化工等公铁水多式联运产业专列,建设尼龙新材料铁路专用线。构建集综合交通监测、公共信息服务等功能的枢纽经济综合服务平台,培育壮大尼龙新材料、盐化工、电气装备等枢纽偏好型产业集群,打造水铁联运降本增效优势区、制造业与物流业融合创新基地。
  4. 安阳(以汤阴县为主)枢纽经济先行区
    发挥省级交界、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等比较优势,完善陆港、航空等物流基础设施,扩大大宗农资商品、国家物资储备内陆集装箱多式联运规模,加快铁路口岸和专用线建设,拓展海铁联运班列,增强农资、钢及深加工、木材、棉花等大宗商品供应链全链条服务功能。高标准建设大宗商品服务平台,深化“安濮鹤”航空协作区建设,创新发展“航空 + 文旅 + 商贸”消费新模式,打造农资物流组织中心、陆港偏好型产业集聚区。
  5. 商丘(以城乡一体化示范区为主)枢纽经济先行区
    以建设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为引领,统筹整合批发市场、公路港、保税中心等物流资源,拓展线运输、区域分拨、多式联运、国际物流等服务功能。建立物流枢纽供应链信息平台,创新枢纽经济先行区跨区域共建模式,探索与毗邻城市共建枢纽经济飞地产业园,培育壮大汽车及装备制造、铝碳新材料、纺织服装制鞋等枢纽偏好型产业集群,打造全国重要的商贸物流集散中心和枢纽经济发展体制机制创新区。
  6. 周口—漯河(以周口临港开发区和漯河城乡一体化示范区为主)枢纽经济先行区
    构建跨区域协同发展枢纽经济工作机制,依托公铁水空立体交通网络优势,统筹推进国家物流枢纽、示范物流园区、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等平台建设。完善港口铁路专用线、多式联运场站、疏港公路、集装箱堆场等设施网络,建设智慧港口物流综合管理平台,推进“散改集”“陆改水”,拓展加密集装箱航线,推进交通、物流等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提高跨域跨界供应链产业链组织能力和效率。培育壮大食品加工、装备制造等枢纽偏好型产业集群,打造临港产业协同发展优势区、中部便捷水运出海通道核心枢纽。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