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5 月 23 日,西安市灞桥区神鹿坊小学的校园里涌动着求知的热潮。一场以 “以展促学 以评促优” 为主题的作业展评活动在此举行,这场融合了学科特色与创新思维的教育实践,成为落实 “双减” 政策的生动注脚。

多维作业矩阵:从规范到创新的立体展示
展评现场宛如一个微型教育博物馆,各学科作业以独特形态呈现:
- 语文展区:《西游记》思维导图作业用手绘连环画形式重构经典,有的学生将 “三打白骨精” 情节转化为四格漫画,搭配工整的批注
- 数学角:立体几何模型作业令人驻足,五年级学生用废旧纸盒制作的 “长方体展开图教具”,兼具实用性与创意性
- 英语天地:”我的家庭” 主题手抄报采用双语对照设计,部分作品融入剪纸艺术,将 family 单词拆解为 “Father And Mother I Love You” 的创意解读
最引人注目的是跨学科作业 —— 三年级学生的 “二十四节气” 主题作业,将古诗默写、节气谚语、气温统计等元素融合在一张 A3 纸上,语文的诗意与数学的严谨相映成趣。
动态评审机制:从单向评价到互动成长
学校创新构建 “三维评审体系”:
- 专业评审组:由教导主任、学科带头人组成的 6 人小组,制定《作业评价量化表》,从书写规范(30%)、思维创新(40%)、学科融合(30%)三个维度打分
- 学生互评团:每班推选 5 名 “作业观察员”,手持评价贴纸(分为 “书写小标兵”” 创意之星 “”进步达人” 三类)进行投票
- 家长云评审:通过企业微信搭建线上展区,120 余位家长参与 “云端点赞”,最终评选出 “最佳亲子共制作业”
四年级语文教师王媛现场演示 “作业诊疗”:针对一本字迹潦草但解题思路新颖的数学作业,她引导学生用不同颜色笔标注 “书写改进区” 与 “思维闪光点”,这种 “双轨反馈法” 让学生既认识到不足,又增强了自信。
长效赋能效应:从短期展示到习惯养成
数据显示,此次活动产生显著教育价值:
- 学习动力提升:展评后一周,作业提交率从 92% 升至 100%,其中个性化作业完成度提高 37%
- 教学反思促进:教师通过分析 200 余份参展作业,发现 “实践性作业完成质量优于书面作业” 的规律,调整了后续教学设计
- 家校协同深化:家长在反馈问卷中提出 “希望增加亲子共制作业” 等 12 条建议,学校据此设立 “每月家庭作业日”
六年级学生李雨桐的作业《我的植物观察日记》成为焦点 —— 连续 30 天记录蒜苗生长的绘图日记,不仅标注了株高数据,还配有观察感悟:”第 15 天发现根须像老爷爷的胡须,原来植物也有生命的韵律。” 这种将科学观察与文学表达结合的作业,正是 “双减” 政策下轻负提质的最佳诠释。
教育启示:作业革命背后的理念升级
神鹿坊小学校长张明远在活动总结中提出 “作业三维观”:
- 工具维度:作业应成为知识内化的 “脚手架”,而非机械训练的 “题海”
- 发展维度:通过分层作业设计(基础必做 + 拓展选做 + 挑战自定)满足多元需求
- 育人维度:融入德育元素,如五年级 “红色诗词抄写” 作业,在书写中渗透革命文化教育
这场作业展评恰似一面棱镜,折射出 “双减” 政策落地的多元路径。当学生们在展台前驻足讨论,当教师们在评审中反思教学,当家长通过云端参与评价,教育的生态正在悄然改变 —— 作业不再是负担,而成为展示个性的舞台;评价不再是评判,而成为促进成长的阶梯。神鹿坊小学的实践证明,真正的教育创新,往往就藏在这些看似平凡的教学细节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