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闻网 2025 年 5 月 25 日讯(深圳特区报记者 程思玮 通讯员 何婷)在深圳的水产科研领域,一场意义深远的技术革命正在发生。广东海洋大学深圳研究院传来喜讯,其建成的 “石斑鱼无特定病原(SPF)种苗规模化繁育技术体系” 取得重大产业化进展,首批 300 万尾 SPF 珍珠龙胆石斑鱼苗成功走向市场,这一成果标志着深圳海洋种业核心技术实现了从实验室到规模化应用的跨越。

石斑鱼凭借其鲜美的肉质和丰富的营养,在高端水产市场备受青睐,市场需求持续高涨。然而,长期以来,种苗病害如同悬在产业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严重制约着石斑鱼养殖产业的发展。在传统养殖模式下,虹彩病毒、神经坏死病毒等病原体肆意侵袭,常常引发大规模疫病,鱼苗成活率低,养殖户经济损失惨重,产业发展举步维艰。
面对这一困境,广东海洋大学深圳研究院联合深圳市华大海洋研究院,勇挑重担,向技术难题发起挑战。科研团队另辟蹊径,在深圳率先建成了 SPF 石斑鱼种苗繁育体系。该体系采用 “高通量基因芯片筛选 + 高精度环境调控” 的双轨技术,对石斑鱼种苗繁育进行全流程的无病原管理。通过先进的基因测序技术,科研人员从众多亲鱼中精准筛选出抗病性状突出的个体;同时,借助封闭式循环水系统、精准的温控装置以及全方位的水质监测设备,为鱼苗生长营造出安全、稳定的环境。这一系列创新举措成效显著,苗种成活率大幅提升至 90% 以上,鱼苗的抗病能力也得到了显著增强。
此次 300 万尾鱼苗的顺利上市,无疑是对 SPF 技术稳定性和可复制性的有力验证。与传统苗种相比,SPF 苗种优势明显:在养殖过程中,药物使用量减少了 50%,不仅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还保障了水产品的质量安全;生长周期缩短 10%,让养殖户能够更快地收获成果;更为重要的是,每亩养殖成本节省超万元,实实在在地增加了养殖户的收益,为石斑鱼养殖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