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传统面食的江湖里,馒头一直是备受欢迎的“明星”。如今,随着健康饮食理念的流行,小米面粉馒头异军突起。小米面粉由小米研磨而成,富含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营养价值颇高。不过,小米面粉特性独特,制作小米面馒头需要掌握一些特殊技巧,下面就来详细介绍。
材料准备:选对食材是基础
制作小米面馒头,主要材料有小米面粉、酵母、糖、盐和水,还可按个人口味添加牛奶、鸡蛋、红枣等辅料。
先说小米面粉的选择。小米种类多样,像普通小米、石磨小米、糯小米等,不同种类制成的面粉特性不同。石磨小米粉保留更多营养,口感醇厚,可根据喜好选择。产地也有影响,东北小米粉脂肪含量高,做的馒头更松软;华北地区的小米粉更筋道。品牌上,建议选口碑好的知名品牌,质量更有保障。
辅料方面,酵母是关键,常用即发干酵母和活性干酵母。即发干酵母无需活化,直接用;活性干酵母需用温水活化,用量约为面粉重量的0.8%,可依实际情况调整。糖能提供甜味、促进发酵,用量约为面粉重量的2%,也可按口味调整。盐可抑制杂菌生长、提高筋性,用量约为面粉重量的0.3%,同样可调整。水的用量很关键,小米面粉吸水性强,要比普通面粉多些,一般为面粉重量的50% – 60%,以让面团达到合适硬度。另外,牛奶可增加嫩滑度,鸡蛋使馒头更松软,红枣增添甜味和香气,用量按需调整。
面团制作:掌握技巧是关键
小米面粉特性特殊,制作面团有技巧。它富含膳食纤维,但吸水性、粘性、筋性都与普通面粉不同。
小米面粉吸水性强,加水时要逐步添加,边加边揉,防止面团过粘稠难揉制,目标是达到软硬适中、光滑有弹性。判断方法有:手感上,面团表面光滑、内部无干粉且有弹性;掂量时,感觉轻盈有弹性;拉伸时,能拉成不易破裂的薄片。
其粘性强,揉面要用不粘盆或涂油防粘。筋性较差,为提高筋性,可适量添加中筋面粉或鸡蛋,但中筋面粉比例别太高,以免影响口感和风味。
揉面也有讲究,要将面粉、酵母等辅料混合均匀,加适量水边加边揉。先揉到表面光滑,破坏面筋网络让面团柔软;再揉到有弹性,增加筋性使馒头暄腾;最后揉到内部无干粉且分布均匀,保证发酵均匀。
发酵:成功发酵有诀窍
发酵是制作小米面馒头的关键环节,与普通面团发酵有相通之处,也有特殊注意事项。
酵母有即发干酵母和活性干酵母之分。活性干酵母需用温水活化,将酵母放入碗中,加约35℃温水,水量为酵母重量5倍,搅拌溶解后静置5 – 10分钟,待完全活化再用。
发酵温度和时间很关键,一般控制在25℃ – 30℃,发酵1 – 2小时。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酵母活性,时间过短或过长也会影响发酵质量。
判断面团是否发酵到位,看体积是否膨胀至约2倍,表面是否光滑有弹性,用手指按压面团,内部有蜂窝状组织且能迅速恢复原状。
小米面团发酵有其特点,发酵速度较慢,要适当延长时间;容易粘连,发酵时用不粘盆或涂油防粘;还需多次揉搓,破坏面筋网络让面团更柔软。
形状制作和二次醒发:细节决定成败
发酵好的面团要分成大小均匀的小剂子,一般每个约50克,可根据实际调整。
常见馒头形状有圆形馒头、花卷、豆沙包等。圆形馒头按压成圆形后可在表面划几道口子,防止发酵破裂;花卷按压成椭圆形后卷成螺旋形,两端捏合;豆沙包按压成圆形,放入豆沙后封口按压成圆形。
形状做好后要进行二次醒发,放在温暖处15 – 20分钟,能让馒头更松软暄腾。
蒸制:完美收官有方法
蒸制直接影响馒头口感和形状。
蒸锅要先加水大火烧开,预热5 – 10分钟,确保温度足够高。蒸馒头用大火,注意避免水滴落在馒头表面,否则会有水坑影响口感和形状。蒸制时间一般为20 – 30分钟,根据馒头大小和数量调整。
蒸好的馒头要立即取出,放通风处晾凉,避免阳光直射。为防止冷却后塌陷,蒸制前可在馒头表面刷油,蒸制时用蒸笼纸防粘连。
常见问题解答与小贴士
制作中可能遇到面团发酵不起来、馒头蒸后塌陷、口感发粘等问题。面团发酵不起来,要检查酵母是否失效、温度是否合适、水量是否恰当。馒头蒸后塌陷,可能是面团筋性差、发酵不到位或蒸制时间短,可添加中筋面粉或鸡蛋、确保发酵到位、适当延长蒸制时间。馒头口感发粘,要检查面粉质量、揉制程度和发酵状态。
储存小米馒头,可冷藏3 – 5天、冷冻1个月左右,也可真空包装延长保存时间。
挑选优质小米面粉,看颜色要洁白无杂质,闻气味要清香无异味,尝味道要纯正无苦味或酸味。小米馒头可单独吃,也能搭配粥品、菜肴。还能制作小米面条、小米烙饼、小米糕点等其他小米面食,丰富饮食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