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吃痰越少,很能化痰的3个食物,痰多、脾虚的人要多吃

痰湿:身体里的“隐形杀手”

中医有云:“百病皆由痰作祟”。痰湿如同无形的“健康杀手”,在体内随气升降,与湿气纠缠不清,虽肉眼不可见,却无处不在。痰湿停留在不同部位,会引发各种不适:在肺部,易导致咽部不适、咳喘、鼻炎、皮肤过敏;在脾胃,会造成恶心呕吐、口气重、腹胀、大便异常、腰腹肥胖、面色发黄;在体表肌肤,会出现皮肤油腻、汗味大、长皮下脂肪瘤;在经络,会导致肢体麻木、血脂高、身体沉重;痰瘀互结时,更会引发耳鸣、胸闷、心悸、脂肪肝,甚至女性乳腺、甲状腺、卵巢等部位的结节包块囊肿。对于久坐、压力大、常吃外卖、身体淤堵的现代人来说,夏天化痰比进补更为重要。今天为大家推荐三种简单有效的化痰食物——萝卜、陈皮、杏仁,助你轻松排出痰湿,让身体更清爽。

萝卜:水灵灵的“土人参”,排出痰湿垃圾

夏天,有些人一补就容易口腔溃疡、长痘痘,还常伴有嗓子疼、口臭、腹胀、便秘、食欲不振、烦躁、失眠等症状。这时,别忘了水灵灵的大萝卜。萝卜能化痰浊、消积滞、清内火、通气机,堪称身体的“垃圾粉碎机”。

《本草纲目》记载:“萝卜能大下气、消谷和中、去邪热气。”萝卜“消”的作用强大,无论是吃撑了,还是摄入过多肉类、豆类、面食、糕点、滋补品导致消化不良,萝卜都能帮忙“消”掉。它通气顺气的功效也十分显著,能将消化道的气从头顺到底,吃完后排气通便,身体很快通畅,体内的坏东西排出,好的东西才能补进来。如果补过头了,吃点萝卜正好可以抵消不良影响。

萝卜非常百搭。气血虚、脾胃虚的人,可用萝卜炖羊肉或牛肉,既能通又能避免泄气;受寒又上火时,煮萝卜生姜水,能一边驱寒一边清内火;上火大便不通,喝萝卜白菜豆腐汤,可将肠道垃圾统统排出;吃多了大鱼大肉、肥甘厚腻的食物,来一杯萝卜山楂水,能刮油解腻。具体做法可参考相关视频。

身体淤堵、痰湿重?萝卜+陈皮来帮忙

对于身体淤堵又痰湿重的朋友,照镜子时若发现舌苔厚腻,强烈推荐喝几天萝卜陈皮水,能让舌苔变得干净许多。

陈皮燥湿化痰效果显著,能直接将脾肺里的痰湿排出,其破滞气的作用也很强。它可以将胸膈中的郁闷之气通开,打通肝胆、脾胃之气。平时情绪不好、常觉得胸口堵得慌、胸肋胀痛、爱长疙瘩包块的人,搭配陈皮最为合适。

陈皮最好选用新会陈皮。清代名医叶天士所开的“二陈汤”中特别注明“新会陈皮”,其化痰效果更强。年份越长,香味越浓厚,效果越好。一片优质的新会陈皮,煮出的汤清澈,口感清香带辛味,味道厚重,嘴里有回甘,而且比较耐煮。

埋在土里的“金疙瘩”:醋泡姜,补脾阳又化痰

“凡补阳,首先要补脾阳”。生姜辛、温,归肺、脾、胃经,能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春秋时期,孔子就有“不撤姜食”的习惯,在那个饱尝战祸、颠沛流离的时代,孔子活到73岁高龄,这与他重视食用生姜密切相关。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个缓解脾胃虚寒的好办法——早上吃两片醋泡姜。“含口姜,保安康”,姜是助阳之品,自古就有“男子不可百日无姜”的说法。醋可以收敛姜性,酸味收敛,能使姜宣发的力量收敛,姜性变得平和,辣味也会减轻。醋直接走肝经,肝遇酸则收敛,此时姜的升发功能进入肝里,收中有发,能提升肝阳之气。

醋泡姜早上吃最佳,建议与早饭一起吃。早晨7 – 9点正是人体气血流注阳明胃经之时,此时吃姜会让人胃口大开。嚼一嚼,姜和醋的味道完美融合,口感脆香,一开始喉咙有热乎劲儿,慢慢顺到胃里,暖暖的很舒服。

若没时间自己做醋泡姜,可购买现成的无添加产品。比如美丰道铜陵醋泡白姜,选用铜陵白姜和老陈醋,无乱七八糟的添加,是良心手作。铜陵生姜“块大皮薄,汁多渣少,肉质脆嫩,香味浓郁”,其醋泡姜有两种口味,陈醋口味含糖,酱汁口味不含糖,可按需选择。这款醋泡生姜适合脾胃虚寒、手脚冰凉、阳虚体寒、体内湿气痰湿重、舌头有齿痕、容易感冒的人群。

杏仁:肺喜欢的小果子,消痰润肺不生湿

“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痰浊多的人常出现咳痰、吐痰、嗓子卡痰、鼻涕多、鼻塞等症状。杏仁是消痰润肺的好帮手,性味温和,不伤脾胃也不生湿气。

《滇南本草》对杏仁的功效概括为:止咳嗽,消痰润肺,润肠胃,消面粉积,下气。杏仁入肺经和大肠经,无论是干咳还是咳痰,食用杏仁都能润肺消痰,很多止咳方子里都有它的身影。而且杏仁滋润且有向下走的力量,能让身体的糟粕、痰浊更顺畅地从肠道排出,擅长润肠通便、清头面部的浊气。当吃了油腻重口味的食物,身体不清爽、皮肤油腻、舌苔厚腻、有口气、大便不通、长痘痘时,都很适合吃杏仁。

杏仁分南杏仁(甜杏仁)和北杏仁(苦杏仁)两种,功效相近,甜杏仁效力较缓。日常喝牛奶、豆浆或各种代餐粉、糊糊时,可加入2勺杏仁粉,口感又香又润。

痰湿虽无形,却对健康影响深远。夏天常吃萝卜、陈皮、杏仁这三种食物,能有效排出痰湿,让身体恢复清爽。不妨从现在开始,将这些食物纳入日常饮食,为健康加分。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