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大格局的妈妈:三不帮、三不说、三不惯(深度好文,收藏)​​

《母亲的影响力》中有这样一句话:”母亲对孩子的影响力,犹如一股永不间断的力量,将持续孩子的一生。”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的灵魂人物,妈妈的眼界和格局,决定了孩子人生的底色、未来的高度。真正大格局的妈妈,懂得用智慧引导孩子成长,做到”三不帮、三不说、三不惯”。


一、三不帮: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与自主性

1. 不帮学习的忙(不过度干预)​

有位妈妈曾苦恼于每天盯着孩子写作业,结果孩子成绩没提高,反而越来越依赖她。”自我决定理论”指出,过度干预会剥夺孩子的自主性和内驱力。后来她尝试放手:不再检查作业对错,而是让孩子自己检查;不再催促学习,而是和孩子一起制定学习计划。结果孩子养成了自主学习的习惯,成绩稳步提升。

启示​:父母应是孩子的”军师”而非”替身”,提供资源、营造环境、讨论方法,而非代劳或直接干预。

2. 不帮孩子能独立完成的事

4岁的孩子等着老师擦嘴,10岁的孩子不会系鞋带……父母代劳包办,剥夺了孩子成长的机会。”能力迁移理论”表明,日常生活中的自理能力会迁移到学习和工作中。从小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如3岁自己吃饭、5岁独立穿衣、10岁学规划时间,才能让他们未来走得更稳。

启示​:爱孩子不是给予多少,而是懂得放手让孩子尝试。

3. 不帮孩子能自己做主的事

赋予孩子选择权,才能培养他们的决策能力。一位妈妈从女儿3岁起让她自己选衣服,7岁规划零花钱用途,如今12岁的女儿决策力远超同龄人。心理学研究表明,自主感是人的基本需求,适当的选择权能激发内在动机和自我管理能力。

启示​:在安全范围内,让孩子从小事开始练习做主,积累担当。


二、三不说:保护孩子的自尊与自信

1. 不说”比较式评价”​

“看看别人家的孩子”这类评价,像一把利刃扼杀孩子的自尊。心理学家阿德勒指出,错误的比较会导致自卑情结。聪明的妈妈关注孩子的进步,而非与他人对比。

启示​: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比较只会让孩子关注”别人如何”,而非”自己如何”。

2. 不说打击否定的话

“笨死了””什么都做不好”等否定性语言,会形成”负面预言”。心理学中的”罗森塔尔效应”表明,正面反馈能激发潜能。智慧的妈妈用”建设性反馈”代替否定,如:”你主动尝试解题很好,我们看看这一步是否可以换个思路?”

启示​:欣赏和鼓励才是孩子前进的动力。

3. 不说”哭穷”的话

“家里没钱,你要懂事”这类话语,会给孩子植入”稀缺心态”。一位职场女性因童年”哭穷”教育,长大后极度吝啬享受生活。有格局的妈妈会坦诚沟通家庭情况,但传递积极态度:”这个东西有点贵,我们可以一起想想怎么存钱。”

启示​:真正的富养,是让孩子内心丰盈而非物质匮乏。


三、三不惯:为孩子铺设社会轨道

1. 不惯没有规矩

饭前不洗手、公共场合喧哗等行为不能纵容。”边界效应”表明,明确的规矩能让孩子知道界限。儿童发展学家皮亚杰认为,规则意识是道德发展的基础。有远见的妈妈从小立规矩,让孩子知敬畏、懂规矩。

启示​:无规矩的溺爱,只会让孩子难以适应社会。

2. 不惯好吃懒做

李玫瑾教授说:”惯子如杀子。”从小好吃懒做的孩子,长大后难有责任感和孝心。智慧的妈妈让孩子承担家务,强调对家庭的贡献,而非物质奖励。

启示​:责任感是孩子未来立足社会的基石。

3. 不惯撒泼耍赖

“废掉一个孩子最好的方式,就是对他有求必应。”教育孩子要有原则,不能因哭闹妥协。共情但不妥协,让孩子明白情绪可以被接纳,但不当行为不会被满足。

启示​:情绪调节能力是孩子一生的财富。


四、写在最后:最高级的母爱,是懂得适时”不作为”​

心理学家温尼科特说:”足够好的母亲,懂得适时’不作为’。”真正大格局的妈妈,不是为孩子扫平所有障碍,而是教会他们如何跨越障碍。

  • 不说,是守护孩子心灵的纯净与自信;
  • 不帮,是赋予他们探索世界的勇气;
  • 不惯,是为他们铺设通往社会的坚实轨道。

做一个大格局的妈妈,让孩子带着爱与智慧,奔赴属于自己的星辰大海。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