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川县:综合施策抗旱情,多维联动保供水

在我国广袤的大地上,旱情常常成为威胁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的重大挑战。而在张家川县,一场与旱情较量、保居民供水的行动正紧张且有序地展开,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在干旱中为城乡续上了生机与希望。

面对旱情的肆虐,张家川县积极应对,综合施策,多维联动,打出了保供水的“组合拳”。其中,应急调水堪称这系列措施中的“杀手锏”。今年年初,旱情初现端倪,县里的技术班子便迅速行动起来,连夜对设备进行全面检修。东峡水库,这个关乎着城乡供水命脉的关键水源地,成为了他们重点“呵护”的对象。经过技术人员的精心调试和维护,东峡水库的日供水量被稳定控制在1.2万方。从年初到现在,调水量已经成功突破80万方大关,这源源不断的水流,如同生命之水,硬生生给干渴的城乡续上了“命”,因此,大家亲切地称其为“解渴工程”。

应急调水带来的改变是显而易见的。在县城里,原本因为旱情而有些“萎靡”的早点铺也恢复了往日的热闹。豆浆锅再次冒出了欢实的蒸汽,那浓郁的豆香弥漫在大街小巷,为居民们的生活增添了一份温馨与安心。不仅仅是早点铺,居民们的日常生活用水也得到了保障,家庭里的各项用水设备都能正常运转,人们不再为缺水而发愁。

除了应急调水,在水源储备方面,张家川县也下足了功夫。技术人员对全县的备用水井进行了全面排查,一场大规模的备用水源“大起底”行动展开。他们逐一对每一口水井进行“体检”,针对那些年久失修的老井,进行了细致的维修和必要的更换。同时,山泉、水窖这些分散的水源也没有被放过,技术人员对它们进行了清淤通管。令人惊喜的是,就连村民自家平日里使用的小电井,也在这次行动中重新上岗,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些“沉睡”的水源一经激活,便展现出了强大的供水能力。随着水源的畅通,原本干涸的河沟里,渐渐有了水流动的迹象,水位慢慢上涨。在田间地头,原本因干旱而叶子发黄的玉米苗,终于喝上了救命水,重新焕发出了勃勃生机。那一片片绿油油的玉米地,仿佛是旱情下的一抹亮色,给人们带来了丰收的希望。

在保供水这场持久战中,张家川县各部门之间紧密协作,多维联动。水利部门负责调配水资源,确保水流的合理分配;农业部门针对干旱情况,指导农民调整种植结构,推广节水灌溉技术;社区工作人员深入基层,及时了解居民的用水需求,解决他们在用水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这种全方位、多层次的联动机制,使得保供水工作得以高效、有序地进行。

此外,为了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旱情,张家川县还加强了应急水源的建设和管理。规划了一批新的备用水源地,储备了一定数量的水资源。同时,加大了对水资源保护和管理的力度,通过植树造林、涵养水源等措施,从源头上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供应。

张家川县在抗旱情、保供水方面的努力,不仅解决了当前的燃眉之急,更为未来应对类似的自然灾害积累了宝贵经验。相信在全县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张家川县一定能够战胜旱情,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让这片土地上的居民永远远离干旱的困扰,过上安稳、富足的生活。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