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亩山塘养鱼难,邻里变身“鱼王争霸”

在广东的乡野间,有这么一片几亩大小的山塘,本应是宁静的一方水域,却因为我养鱼这件事,掀起了一场别样的“风波”,邻里乡亲甚至因此变成了“鱼王争霸”的参与者,这可让我这个塘主脑壳疼得很。

你见过那种仿佛自带吸引力的“钓鱼的鱼”吗?我山塘里的鱼就是这样,它们在水中悠闲自在,却像是有某种特殊的“Buff”,吸引着周边乡邻。这些乡亲们日夜前来垂钓,那场面,人比鱼还多,着实让我又好气又好笑。

事情得从这山塘原本的模样说起。以前,这山塘就是个野生状态,里面没多少鱼。那时候,谁爱来钓就钓,我就当是“共享资源”,也没太较真。可后来,我动了心思,花钱买了鱼苗放进去,满心指望把鱼养大,自己能美餐一顿。谁能想到,这山塘竟成了免费供应站。

白天的时候,我好言相劝那些来钓鱼的乡亲,可到了晚上,他们又偷偷跑回来。我挂上“禁止垂钓”的牌子,根本不好使;拉上警戒线,也没人在意,甚至那警戒线还被小孩子当成秋千玩。一到晚上,那汤勺锣敲得震天响,感觉都快举办一场“乡村钓鱼大赛”了。这还不算完,小孩子来钓鱼,天真可爱的模样让人不忍责备,可这山塘水深又危险,万一孩子们出了什么事,这责任我可担不起,这捉急指数一下子就拉满了。

我也想过一些办法,走法律途径吧,感觉有点小题大做,毕竟都是邻里乡亲;和邻里撕破脸皮,更是划不来,大家抬头不见低头见。那网上维权、想些“机智办法”就成了我最后的希望。

其实,我一直在琢磨,有没有一种不费力气、不引发撕扯,还能让社区得到回馈,同时预防危险的办法呢?我尝试着换一种思路,与其一味地禁止,不如巧妙地引导。我不再强硬地阻止乡亲们钓鱼,而是和他们商量,制定了一些有趣的规则。比如,举办“邻里钓鱼友谊赛”,让大家在规定的时间和规则下钓鱼,获胜者能得到一些小奖品,像是自家种的新鲜蔬菜、自制的小点心。这样一来,乡亲们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他们不再偷偷摸摸地钓,而是光明正大地来参加比赛。

我还对山塘进行了一些小改造,在周围设置了一些安全警示标识,提醒孩子们注意安全。同时,我也会在钓鱼的时候,和乡亲们聊聊天,分享一些养鱼的趣事。慢慢地,邻里之间的关系变得更融洽了,这山塘也从让我头疼的“麻烦之地”,变成了大家欢乐聚集的地方。虽然还是有很多乡亲来钓鱼,但不再是无序的状态,而是充满乐趣的“鱼王争霸”。现在想想,有时候换一种思路,就能把看似棘手的问题变成增进邻里感情的契机。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