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寒冷的季节里,很多人会面临吃饭没滋味、炖肉怕油腻、补身子又怕胀气上火的困扰,尤其是家中有老人小孩的,更担心炖菜既没营养又不好消化。其实,板栗烧鸡就是一道非常合适的菜肴,它不仅是中餐里的经典硬菜,暖乎乎的下肚还能补充能量。今天,我们就来深入了解一下板栗烧鸡所属的菜系、食用的好处以及需要注意的禁忌,让大家吃得舒服又放心。
板栗烧鸡所属菜系
很多人认为板栗烧鸡只有一种地方做法,实际上并非如此。它最经典的当属鲁菜版本,鲁菜做法偏酱香。在制作时,鸡肉会先焯水去除血沫,接着用酱油和少许糖炒出香味,然后加入开水炖煮,最后放入板栗一起炖煮至酥烂。这样做出来的板栗烧鸡,板栗充分吸收了鸡肉的鲜香,吃起来甜丝丝的。而淮扬菜也有板栗烧鸡这道菜,其做法更为清淡,讲究原汁原味。鸡肉炖得嫩而不柴,板栗保留了本身的清甜,汤也更加清亮。尽管不同菜系的做法有所差异,但它们的核心都是追求“鸡肉鲜、板栗糯”,在秋冬季节食用再合适不过了。
食用板栗烧鸡的好处
暖脾胃
天气转凉时,很多人会感觉胃里凉飕飕的,喝凉水都不舒服。此时,吃一碗板栗烧鸡,鸡肉和板栗都是温热的,下肚后能让胃里暖烘烘的,就像揣了个暖水袋一样,特别适合平时胃怕凉的人。
补劲儿且不腻
对于带娃累了一天或者上班没精神的人来说,既不想吃油腻的炸鸡,也不想啃干巴巴的面包。这时,吃一块鸡肉、几颗板栗,不用吃太多就能补充能量。鸡肉是实实在在的肉类,板栗含有淀粉,能让人有饱腹感,比吃那些零食健康多了。
拯救没胃口
家里有小孩秋天不爱吃饭的情况很常见,每次炖板栗烧鸡,孩子都能就着汤泡小半碗饭。板栗自带甜味,吸收了肉香后更加鲜美,鸡肉炖得酥烂不塞牙,就连平时挑嘴的老人也能多吃两口。
食用板栗烧鸡的禁忌
消化差者需控制量
对于消化功能较弱、平时吃点糯米就胀气、饭后总觉得肚子沉的人来说,板栗一次不要吃超过5颗,鸡肉也不要吃太多。因为板栗淀粉含量多,吃多了肠胃消化负担加重,容易导致胀气难受。
感冒期间不宜食用
正感冒发烧、喉咙痛的时候,身体需要清淡的饮食。板栗烧鸡相对比较“滋腻”,食用后可能会让喉咙更不舒服,建议等感冒好了之后再吃。
避免与柿子、石榴同食
板栗烧鸡不要和柿子、石榴一起大量食用。比如刚吃完板栗烧鸡,接着就吃柿子或石榴,这两者容易在肚子里“打结”,轻则导致胀气,重则会引起身体不适。建议间隔2小时后再吃。
控糖人群要注意
板栗虽然是粗粮,但淀粉含量较高。吃了板栗烧鸡后,米饭要相应少吃小半碗,否则血糖容易升高。
其实,家常炖菜是最养人的。制作板栗烧鸡时,不用追求复杂的做法。鸡肉可以选新鲜的三黄鸡或鸡腿肉,板栗挑选圆滚滚、捏着硬实的。炖煮时少放酱油多放水,让肉香和板栗香慢慢融合。就像上周我炖的一锅板栗烧鸡,我老公评价说“比饭店里的还好吃,关键是吃着不烧心”。好吃的菜不仅要香,更要让人感觉“对味儿”,这样胃舒服了,身体才会舒坦。
需要提醒的是,本文内容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作为临床诊断及医疗依据,具体饮食安排请咨询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