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彬州市北极镇,烤烟产业正成为乡村振兴舞台上的一颗耀眼明星,为村集体经济稳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其中白保村的发展尤为引人注目。
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的坚实根基
走进白保村烟叶烤房,一片繁忙景象映入眼帘,烟农们正将烤架上金黄的烟叶排列得整整齐齐,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自2021年起,白保村的烤烟产业一路高歌猛进,已然成为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完善的基础设施是产业发展的基石。白保村党支部书记孙永平积极奔走,寻求政策支持。在北极镇党委、政府以及彬州市烟草部门的鼎力相助下,利用66万元资金,盘活了闲置的学校操场,建成了14座生物质燃料密集烤房,为烤烟产业提供了硬件保障。
同时,白保村以“田长制”为有力抓手,将撂荒山坡地治理列为村级田长履职的重点工作。逐地块整治复垦撂荒地,使得全村每年稳定种植烤烟500余亩,带动孙建设等10多户群众种植烟叶100多亩。此外,为方便烟叶运输,白保村对种植烤烟的山坡路进行了修整。曾经“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山间小路,如今摇身一变,成为了宽敞平整的产业路,为产业发展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条件。
技术支撑:产业升级的关键保障
烤烟要种得好、烤得优,技术是关键所在。作为村集体经济“消薄培强”的核心产业,白保村构建了“烟草部门 + 镇政府 + 村集体 + 土专家”四方联动的技术扶持体系。
烟草部门充分发挥专业优势,提供优质烟苗等生产资料,并在种植过程中进行全程跟踪指导,实现了从种植到收获的全链条保障。镇政府在烟草种植的关键节点,积极联系技术专家,组织烟农开展集中培训,累计开展培训6次,覆盖120多人次,有效提升了烟农的种植技术水平。
村党支部书记孙永平也积极贡献力量,他利用自身经验,向老烟农虚心请教,并将所学技巧传授给村民。在他的带动下,全村组建了一支30多人的“土专家”队伍,这些“土专家”凭借丰富的实践经验,为全村的烤烟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合作模式:多方共赢的发展格局
在烤烟产业发展过程中,白保村创新性地采用了“党组织 + 经济联合社 + 农户”的合作模式,构建起多方联动、互利共赢的良好局面。
村党支部充分发挥基层战斗堡垒作用,积极协调各方资源,全力完成土地流转、撂荒地复耕、道路修整、烟炉建设等各项工作,为烤烟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烟草部门根据市场需求,精准确定烟叶的种植品种和规模,并与村经济联合社签订种植收购合同,为产业发展吃下了“定心丸”。
村经济联合社充分发挥统筹规划作用,一方面自身承担部分种植规模,打造标准化示范田,起到示范引领作用;另一方面,将剩余的种植任务合理分配给烟农,为烟农提供技术指导,带动群众共同参与烤烟产业,让广大群众共享产业发展带来的收益。
白保村的烤烟产业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强化技术支撑、创新合作模式,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成为富民强村的支柱产业,为北极镇其他村庄发展村集体经济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