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靖边乡村产业“加速跑”

在靖边县广袤的乡村大地上,党建引领正成为推动乡村产业发展的强大引擎,让一个个村庄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书写着乡村产业“加速跑”的精彩篇章。

特色养殖:红石湾村的“明星”之路

秋日的靖边县小河镇红石湾村,集中连片耕地里马铃薯、油葵等作物长势喜人,梅花鹿养殖基地内鹿鸣阵阵。这个地处白于山区腹地的村子,如今已成为周边村子羡慕的“明星村”,也是靖边县农村高质量党建与产业振兴深度结合的生动缩影。

2020 年,首批 46 只梅花鹿落户红石湾村梅花鹿养殖基地。村党支部书记李海生带领村干部扎根基地,不断学习梅花鹿疾病防治及饲养技术,逐渐成长为“鹿专家”。如今,梅花鹿存栏量已达 160 只,今年新繁殖小鹿 50 多只。针对靖边夏季高温问题,村两委创新推出“养殖 + 光伏”模式,在鹿棚上方搭建光伏板,既为鹿群遮阳降温,又发展了光伏产业,实现双重收益。

特色养殖效益惠及全村,红石湾村推行“土地股 + 现金股 + 资源股”分红模式,让村民收入显著增加。村民申世义家去年领到 6200 元分红,还持有 2 万元现金股。曾经,红石湾村受困于土地碎片化,185 户村民手中的“条条块块”土地分散,种玉米收益微薄。去年,村两委整合 5 个村民小组的 1750 亩土地,交由专业涉农公司统一运营,并依托地理优势实施“四位一体”集雨补灌、智能水肥一体化等旱作农业技术,让曾经的“零散地”变成了村民增收的“聚宝盆”。

山沟沟的蜕变:五道沟村的新模样

中山涧镇五道沟村,地处白于山区腹地,地形狭长,过去 10 个村小组如同“散沙”,是大家口中的“烂杆村”。

2021 年,30 岁出头的雷宝智当选五道沟村党支部书记。他深知,获得村民信任是改变村子面貌的第一步。于是,他靠“电话 + 进门”的方式走访全村 160 余户村民,成为村民心里的“自家人”。

面对村里的陈年信访积案,镇村两级干部、老党员联合组成“调解团”,秉持不和稀泥、立行立改的原则,着力解决问题。五道沟村乃木窑小组有一起拖了 9 年的土地补偿款纠纷,因多种原因难以解决。镇村干部反复调研,找到原协议起草人沟通,重新确定分配方案,又逐个上门做工作,最终促成方案落地。8 月 20 日,村民刘忠喜拿到拖了 9 年的 6445 元补偿款,感慨地说:“这届班子靠谱。”

矛盾解决后,人心齐了,村子面貌焕然一新。村里 8 个小组通了水泥路,2 个小组通了砖渣路,极大方便了村民出行,还安装了 375 盏路灯,实现光纤网络全覆盖。如今,村里正探索特色蔬菜产业链发展模式,蔬菜种植面积已突破 1000 亩。

三产融合:红墩界镇的产业新路径

红墩界镇位于靖边北部,毗邻毛乌素沙地南缘,古时名为“白城则”。这座昔日受限于传统农业的塞北小镇,如今凭借地理优势,开辟出三产融合、惠农富民的产业振兴新路径。

在红墩界镇白城则村,5800 亩耕地如巨幅绿毯平展铺开。过去,这里土地零碎,村民常为田埂地界争执,难以做大农业产业。2021 年,红墩界镇全面推进“一村一田”,白城则村土地流转给种植大户和制种企业,村民获得土地流转金、合作社股权分红等多重收益,不少村民还在紧靠的统万城景区务工增收。村民高崇丽家 10 亩耕地流转后有 8000 元保底收益,加上在景区工作,年收入达 4 万元。

近年来,红墩界镇依托技术引进和土地整合,构建起以沙地樱桃和优质白杏为主导的特色林果业。联合村村民米福山的 20 亩樱桃园,因沙地樱桃糖度高、错开集中上市季节,地头价每斤能卖到 30 元,年收入超过 40 万元。

靖边县委组织部部长程超表示,接下来将持续深化党建引领,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构建党建引领下的基层治理新格局,推动治理重心下移、力量下沉,让组织力转化为生产力,使党建工作成为撬动乡村振兴的支点,助力靖边乡村产业在党建引领下持续“加速跑”,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