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进郁南县建城镇的世界黄皮公园,沉甸甸的金黄果实挂满枝头,空气中弥漫着清甜的果香。今年,无核黄皮统果平均收购价已超每斤 9 元,较往年大幅上涨,丰收的喜悦写在每一位果农的脸上。
7 月 25 日,2025 “土特产” 推介活动・云浮市郁南无核黄皮专场暨 “网络强村” 助力 “百千万工程” 活动将在这里拉开帷幕。这是郁南县连续第 24 年举办无核黄皮宣传推介活动,足以见得当地对这一特色产业的重视。
作为 “中国无核黄皮之乡”,郁南县 2025 年的无核黄皮种植面积达 19.7 万亩,其中投产面积 17.5 万亩,预计总产量约 14 万吨,总产值可达 81 亿元。如今,郁南的黄皮种植面积约占全球的四分之三,“全球黄皮看中国,中国黄皮看郁南” 的产业格局已然形成。这颗岭南佳果,在郁南山水的滋养下,从地方特产蜕变为富民兴村的 “黄金产业”,一头连着田间的辛勤耕耘,一头连着市场的需求与消费者的味蕾,成为推动当地 “百千万工程” 落地见效的重要支撑。
盛会启幕:多元活动展现黄皮魅力
盛夏时节,郁南黄皮飘香。7 月 25 日启动的这场活动,将通过 11 大板块全方位展现无核黄皮的魅力,包括开幕式、全市特产大集、干园母树采摘权拍卖、品牌形象发布、活动宣传片、产销对接、主题音乐晚会、明星公益助农、国际城市灯光秀、澳门快闪推介以及大王山尾箱市集嘉年华等,让人们沉浸式感受郁南黄皮的独特之处与产业发展的雄心。
在品牌升级方面,活动将推出震撼的国际灯光秀,携手中国美术学院打造 2025 无核黄皮品牌动画形象,并在全球九大知名城市地标同步点亮主题灯光。此外,央视农业农村频道将制作并连续 7 天播出无核黄皮丰收季宣传片,《黄皮树下 “郁” 见你》农文旅融合主题短剧也将启动拍摄,还计划推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乡村振兴观察点” 落户郁南,让郁南黄皮成为乡村产业振兴的鲜活范例。
产销对接方面,活动现场不仅有嘉宾多角度推介黄皮及各类 “土特产”,还将举办土特产大集和 “网络强村” 直播助农活动。值得关注的是,郁南县将与杭州 “西谷小镇” 电商产业园、京东物流等达成战略合作,并在澳门开展快闪推介活动,共同构建黄皮产业新生态。大王山尾箱市集嘉年华则以创意市集的形式,为土特产注入时尚活力。
文化赋能方面,活动将举办主题音乐会,邀请国内知名歌手献演第二届 “黄皮树下・乐在当夏” 音乐会,现场设置 5000 个观众席并进行全网直播,用音乐连接土地与丰收。干园母树采摘权拍卖、明星助农等活动,将进一步提升郁南黄皮的品牌影响力和文化价值。
此次活动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农业农村节目中心、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等联合主办,郁南县人民政府等单位承办,得到了中国美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等多家机构的支持。
市场火热:科技助力产业提质增效
每年 7 月中下旬,郁南县便迎来无核黄皮的收获季。建城镇作为无核黄皮专业镇,这里出产的黄皮因个大饱满、肉厚无核而深受消费者青睐。
在建城镇电商服务站,工作人员正忙着分拣、打包一筐筐新鲜的无核黄皮,这些果实将通过冷链物流发往全国各地。服务站负责人朱永忠介绍,今年前来收购的客商数量比去年增加了 3 倍多,市场热度空前。“优质黄皮通过线下渠道直供上海、长沙、深圳等地的大型工厂和茶饮店,而且今年黄皮品质优于往年,收购价也比去年翻了一倍。”
郁南县蓝兴无核黄皮种植基地负责人蓝沛林也感受到了市场的火热:“基地接到了不少来自奶茶行业的订单,收购价每斤超 8 元,比去年同期上涨了不少。” 他回忆,去年黄皮刚上市时,因成熟度不够,价格仅为每斤 5 元,而今年一开售就达到了每斤 8.5 元,让种植户们对未来充满期待。
市场的良好表现,离不开科技对产业的赋能。蓝沛林的基地有 9000 多株无核黄皮果树,自 2021 年起全面采用半机械化种植设备,滴灌系统能自动为果树提供水分和养分。“半机械化种植不仅节省了 30% 的成本,还保证了黄皮的品质。” 他说道。
建城镇便民村种植大户区国根认为,除了农户自身的技术投入,政府的支持也为黄皮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政府定期开展科技下乡活动,组织种植技术培训班,教我们保果、防治病虫害的方法,还推广农业保险和补贴,为我们的种植保驾护航。”
近年来,郁南县通过举办 “黄皮花开徒步大赛”“无核黄皮推介活动” 等,不断提升无核黄皮的知名度,推动产业迈向更高水平。
全产业链发展:让黄皮香飘海内外
在广东康美先食品有限公司的展厅里,黄皮果汁、黄皮饼、黄皮蜜饯等深加工产品琳琅满目,试吃区的游客们品尝后纷纷称赞。公司经理谢伟娴介绍:“今年我们创新推出了黄皮紫苏酱、黄皮辣椒酱、黄皮拌饭酱三款‘黄皮酱三宝’,计划在本次推介活动期间正式推出。”
这位自称 “黄皮姑娘” 的年轻人,经常穿梭于果园和工作间,通过镜头向外界推介家乡的黄皮。在众多像谢伟娴这样的年轻人努力下,郁南无核黄皮正一步步走出岭南,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在今年 5 月的第二十一届文博会上,郁南展区的黄皮特色产品受到了外国游客的喜爱。“黄皮饼甜中带咸,很有特色”“黄皮汁清爽可口”,这些评价不仅是对黄皮美味的认可,更是对郁南特色农产品的肯定。
今年 4 月,上海广富林黄小希旗舰店的开业,标志着郁南无核黄皮正式进入上海市场。该店推出的养生茶、黄皮果气泡茶、黄皮果茶咖、药食果茶等系列饮品,将无核黄皮的美味与健康养生理念相结合,让更多人品尝到了黄皮的独特风味。这不仅是一个消费空间,更是展示郁南乡村振兴成果的平台,推动郁南从 “产业走出去” 向 “品牌走出去” 转型升级。
郁南县通过实施 “媒体 + 科技 + 垂直领域” 策略助力 “百千万工程”,全面推进市场与品牌建设。借助 “媒体 +” 模式,联动市场、文化、产业等资源,开拓大湾区及海外市场,构建 “海外仓 + 展会 + 直播” 的产销网络;深入挖掘黄皮文化,打造短剧、文创 IP 和节庆经济;延伸产业链,发展农文旅融合新业态,助力产业升级和乡村全面振兴。
郁南县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地将依托资源优势,深入挖掘无核黄皮文化,推动黄皮产业与乡村休闲旅游、教育、康养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步伐,为 “百千万工程” 注入新动力。
一线故事:一颗黄皮承载的为民初心
7 月 16 日,由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等单位专家组成的评审组,对郁南无核白糖黄皮新品种进行了现场鉴定。专家们考察了建城镇的种植现场,听取了品种选育报告,经过讨论后认为,该品种属无核甜黄皮类,果实大、无核、味清甜,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适合在广东省黄皮产区种植,并建议将品种名改为广蜜黄皮。
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秦永华教授指出,目前种植的黄皮品种存在风味偏酸、种子多、成熟期集中等问题,且贮藏保鲜难度大,鲜果供应期短,难以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而无核白糖黄皮的选育,正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
据了解,无核白糖黄皮是从郁南无核黄皮无性繁殖群体中经芽变选育而成,7 月中下旬成熟,果实呈短心形,果皮橙黄色,果肉细嫩清甜。经检测,其单果重 10.1 克,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15.9%,糖(以葡萄糖计)含量 13.1 克 / 100 克,还原糖含量 4.8 克 / 100 克,可滴定酸含量 2.5 克 / 千克,维生素 C 含量 54.5 毫克 / 100 克,可食率 69.1%。
这一品种是广东郁南黄皮科技小院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成果,将优化郁南无核黄皮品种结构,提高种植效益,促进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在郁南县建城镇便民村,村党总支副书记、村委会副主任区懂益的 40 亩无核黄皮果园里,金黄的果实压弯了枝头。这片果园不仅是他 15 年心血培育的 “黄金产业”,更是带动村民共同致富的 “幸福源泉”。
区懂益与无核黄皮的缘分始于 1995 年,当时他的父母在村里率先种植这一品种。2010 年,31 岁的他放弃了在外务工的机会,回到家乡接过父母的 “接力棒”。面对传统种植模式效率低、销路窄的问题,他意识到,只有走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之路,才能让无核黄皮真正成为 “致富果”。
同年,他牵头成立了郁南县雄益无核黄皮专业合作社,整合零散农户,推行 “统一技术、统一采购、统一销售” 的模式。合作社共有 15 户农户,大家齐心协力搞种植、拓销路。
为提升黄皮品质,区懂益白天处理村务,抽空就钻进果园研究有机施肥和科学用药,晚上查阅资料,还积极参加种植技术培训,总结出了一套 “标准化种植流程”:“以有机肥为底肥,精准控制农药用量,科学规划果树间距,定期与农户交流经验。” 在他的带动下,合作社的果园被评为 “十大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黄皮的甜度和品相逐年提升。
“单打独斗难成气候,大家一起富才是真本事。” 这是区懂益常说的话。合作社成立后,他主动为社员提供技术指导,免费举办种植培训班,还帮助农户联系物流和包装企业。如今,合作社总产值已突破 300 万元,带动周边 15 户农户年均增收 3 万多元。村民谢伯感慨道:“以前自己种植,价格上不去;现在加入合作社,果子还没成熟就被预订了!”
合作社荣获 “巾帼创业示范基地” 称号,背后还有一段暖心故事。区懂益十分关注村里留守妇女的就业问题,优先吸纳她们参与果园管理,教授剪枝、疏果等技术。“在家门口就能挣钱,还能照顾老人孩子,特别好!” 一位女社员笑着说。
如今,便民村的无核黄皮已从 “土特产” 变成了 “金字招牌”,通过电商平台销往全国各地。但区懂益并未停下脚步,他计划引进深加工技术,开发黄皮果脯、果汁等产品,进一步延伸产业链。“党员就该带头闯、带头干!” 这位皮肤黝黑的农村汉子眼神坚定。
夕阳西下,果园里传来阵阵欢声笑语。区懂益站在山坡上,望着满树硕果,仿佛看到了更美好的未来 —— 现代化的农业图景中,乡亲们的脸上洋溢着共同富裕的笑容。一颗无核黄皮,承载着一份为民初心,正香甜着整个村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