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025海口“必吃榜”来啦!美兰这些店铺榜上有名→

美兰美食盛宴:必吃榜上的美味传奇

2025年大众点评必吃榜揭晓当晚,海口的大街小巷瞬间沸腾起来。十七家上榜店铺的店主们手机纷纷响起,消息如同刚出锅的糟粕醋酸香,迅速在椰城弥漫开来。美兰区有六家店铺荣耀上榜,每家店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故事。

东记清补凉:斑斓冰沙成网红

东记清补凉的黄老板蹲在冰柜前,脸上洋溢着喜悦,他一直坚信自家的斑斓冰沙能成为网红。后厨小妹也开心地往芒果肠粉上多挤了一圈炼乳。店内,那碗椰奶清补凉宛如打翻的调色盘,紫苏叶挨着通心粉在碗里漂浮,就像一场热带迷你话剧。顾客们坐在店内,享受着这独特的美味,感受着清补凉带来的清凉与甜蜜。

牛排王糟粕醋火锅:酸香四溢引客来

傍晚五点半,牛排王糟粕醋火锅海甸分店门口,穿花衬衫的老客熟门熟路地摸到邮政银行斜对面,还没进门就大声喊着:“老规矩!嫩牛肉要带油花的!”后厨师傅熟练地抡着大勺往铜锅里倒糟粕醋,酸香混着海鲜味直窜上二楼,引得路过的电动车都慢了三拍。一位戴渔夫帽的姑娘举着手机直播,兴奋地向观众展示手工牛肉丸,那牛肉丸弹得能打乒乓球,让人看了就忍不住流口水。

湘惠馆:湖南风味与海南特色融合

湘惠馆的私房豆腐是一大特色,湖南师傅用海南本地水豆腐进行改良,嫩得筷子都夹不起,得用勺兜着吃。后头那桌东北大哥正舀着第三碗松涛鱼头汤,服务员小陈则给新客比划着:“您瞅这汤色,跟万泉河水一个样!”墙上挂着2008年开业时的老照片,照片里的老师傅还在灶台前颠锅,铁锅边沿蹭得锃亮,见证着店铺的历史变迁。

胡姐家烤肉:烟火气十足

胡姐家烤肉的美兰店烟火气十足,那台老式排风扇转得呼哧响,却赶不走滋滋冒油的牛五花香气。一位穿校服的中学生把冷面嗦得震天响,他妈妈笑着掏出手机:“拍给你爸看看,当年在齐齐哈尔追我时吃的就这味儿。”烤盘上牛上脑肉卷着边,油星蹦到韩文招牌上,映着“百年老店”四个字直晃眼,让人感受到这家店的独特氛围。

牛杂煲:糟粕醋煮出绝配美味

桫椤湾的牛杂煲店也榜上有名。六味斋的老板蹲在店门口择菜,看到必吃榜公告牌后直乐:“早说糟粕醋煮牛杂是绝配!”玻璃橱窗里,炸腐竹在砂锅里吸饱汤汁,鼓得像小气球。一位穿人字拖的老饕掏出保温盒:“老板,打包份斋菜煲,我家老太就爱这口酸辣劲。”

符姐海南粉:二十年味道不变

符姐海南粉的龙华老店天没亮就排起了长队。收银台贴着泛黄的老照片,2003年创业时的三轮车摊还在画面里晃悠。常客老周端着海螺汤挤到角落:“二十年前这味道,现在连葱花都摆得一模一样。”玻璃柜里金牌海南粉码得齐整,酸笋花生脆哨挨挨挤挤,就像一幅黎锦图案,让人回味无穷。

梁庄琼味酒楼:文昌走地鸡美味依旧

榜单揭晓当晚,梁庄琼味酒楼的金贸店差点被挤爆。白切鸡在明档里油光水滑,后厨老师傅擦着汗嘀咕:“文昌老家的走地鸡,喂椰子肉长大的能不好吃?”一位戴金链的大哥夹起咸水鸭直咂嘴:“这肉质,跟我在临高渔排上吃的一个样!”

筑下栖食:有机蔬菜可颂成新宠

筑下栖食的有机蔬菜可颂成了文艺青年新宠。城西店那面绿植墙前,穿亚麻裙的姑娘正给食物调滤镜:“番茄百香果牛肉这配色,绝绝子!”厨师长在开放式厨房里偷笑,手里蟹籽黑豆腐颤巍巍的,像座微型火山,吸引着众多食客的目光。

必吃榜带来的变化

必吃榜的揭晓给这些店铺带来了明显的变化。东记清补凉连夜加了二十张折叠椅,以满足更多顾客的需求;牛排王把午市延长到三点,让更多人能品尝到美味;湘惠馆海甸岛店新添了黎族纹样的餐巾纸,增添了独特的文化氛围。美食博主们也纷纷行动起来,蹲在六味牛杂煲门口拍vlog,记录下这热闹的场景。

其他店铺的精彩

老潮汕小馆的海鲜沙茶面突然火了,世贸公寓楼下,电动车主们为碗猪虾捞面能等半小时。收银台贴着泛黄的剪报,2010年台风天免费送餐的旧闻还在玻璃板下压着,老板娘舀绿豆爽的手稳稳当当:“和十五年前摆摊用的同一个糖水配方。”夜幕降临时,满香小镇的环湖路店亮起灯笼,香辣小龙虾的鲜香混着椰风往湖面飘,摄影师边拍蒜蓉龙虾边感叹:“这红色,跟骑楼老街的晚霞配一脸!”后厨冰柜里,下午刚到的潭门渔港活海鲜还在吐泡泡。

今藏乌寿喜烧的日籍主厨对着榜单九十度鞠躬。友谊南海城五楼的透明厨房里,澳洲和牛在铁板上卷着边,海南妹子举着炙烧蟹棒直乐:“这甜鲜味,跟咱陵水酸粉异曲同工!”酱油香混着椰香在空调风里打转,形成了独特的南洋风情。牛局别馆的和牛烧肉也让食客们大开眼界,厚切牛舌在炭火上滋滋作响,散发着诱人的香气。

2025海口必吃榜上的美兰店铺,每一家都有其独特的美食和故事。它们不仅是美食的代表,更是海口这座城市的文化符号。无论是本地居民还是游客,都能在这些店铺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美味记忆,感受海口独特的饮食文化魅力。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