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塔里木盆地北缘的戈壁绿洲上,一颗颗金灿灿的黄杏正成为撬动乡村振兴的战略支点。新疆柯坪县通过构建”种植—加工—销售”全产业链体系,将传统果业升级为富民强县的特色产业,探索出一条具有边疆民族地区特色的农业现代化路径。
作为南疆重要的特色林果产区,柯坪县近年来着力打造黄杏产业集群。当地龙头企业鑫瑞祥农林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现代化加工厂,开发出即食杏干、复合杏饮料、冻干杏脯等12种深加工产品,使黄杏的附加值提升3-5倍。企业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与全县37个行政村签订订单协议,建立5万亩标准化种植基地,实现从田间到车间的无缝衔接。
产业振兴的关键在于创造可持续的增收机制。鑫瑞祥创新性实施”季节性用工+技能培训”计划,在每年6-8月的加工旺季,为周边乡村提供800-1200个就业岗位。来自盖孜力克镇的村民娜迪热·艾尔肯告诉记者:”现在每月能挣3500多元,还能学到食品加工技术,比单纯种地收入翻了一番。”这种就业带动模式使当地农民人均年增收超过4000元。
更值得关注的是产业链的延伸效应。柯坪县正在建设黄杏主题田园综合体,开发杏花观赏、果品采摘等乡村旅游项目,同时与科研机构合作研发杏核精油、杏仁蛋白等新产品。县农业农村局局长王建军表示:”我们正推动黄杏产业从一产向三产融合转型,预计到2025年全产业链产值可达8亿元。”
这个戈壁小县的实践揭示出乡村振兴的新逻辑:通过深加工提升农产品价值,依靠龙头企业带动就业,借助文旅融合拓展市场。柯坪县的探索不仅为边疆地区农业现代化提供了范本,其”产业链+就业链+价值链”的三链融合模式,对全国特色农业发展都具有借鉴意义。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这些金色果实正在成为连接新疆与世界的新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