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第一缕晨光掠过塔克拉玛干沙漠起伏的沙丘,10 万株玫瑰在沙海中舒展花瓣,将这片被称为 “死亡之海” 的不毛之地,染成了温柔的粉紫色。这不是童话故事里的场景,而是新时代中国防沙治沙的壮丽诗篇。网友们纷纷感叹:“这是顶级浪漫,却让人热泪盈眶。

”回溯到 2024 年 11 月 28 日,于田县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最后一批玫瑰苗被郑重种下。这一刻,标志着沙漠边缘阻击战空白区锁边任务的 “合龙”,为这片广袤沙漠系上了一条绿色围脖。阿热勒乡万方村村民买吐孙・依布拉衣木蹲在新栽的玫瑰苗旁,眼中满是自豪:“人们印象中的玫瑰是花瓶里的娇客,咱们这儿的玫瑰,可是扎根沙梁的绿色卫士!”
在这片面积达 33.76 万平方公里的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治沙人的每一步都充满艰辛。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广袤超乎想象,其面积相当于江苏、浙江、福建三省之和。极端干旱的气候让造林难如登天,年平均 10 – 80 毫米的降水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细小的沙粒在烈日炙烤下,将地表温度推至极限,冷热空气对流形成的沙尘暴,更是让治沙成果时刻面临被吞噬的风险。英阿瓦提村的变迁就是最好的例证 ——1997 年因沙害被迫搬迁,不到三十年,曾经的村庄已沦为一片荒芜。
然而,困难从未阻挡中国人治沙的脚步。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防沙治沙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53% 的可治理沙化土地得到有效治理,沙化土地面积净减少 6500 万亩。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周边,各族群众用双手铺设了 50.52 万亩草方格,如同给沙漠穿上巨大的 “格子衫”;累计开展人工造林 1725.48 万亩,20 亿株树苗若以 1 米株距排列,可绕地球近 50 圈。卫星云图上,绿色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蚕食着黄色,每一抹绿意都是治沙人的 “功勋章”。
玫瑰的特殊之处,不仅在于其娇艳的花朵,更在于发达的根系能够牢牢抓住沙土,成为阻挡风沙的天然屏障。如今,这些沙漠玫瑰不仅装点了大漠,更守护着绿洲家园。但 “锁边” 固沙并非终点,从 “沙进人退” 到 “绿进沙退”,再到 “人沙和谐”,一代代治沙人正以愚公移山的精神,在沙漠边缘构筑起坚不可摧的 “绿色长城”。当浪漫的玫瑰在沙海中绽放,我们看到的不仅是自然景观的改变,更是中国人守护生态家园的坚定信念与伟大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