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人秋日必喝的“清补汤”!排湿健脾,脾胃舒服了

热浪翻滚的九月,广东的阿珍站在厨房里,望着窗外刺耳的蝉鸣和呼呼吹着的空调风,又摸了摸自己鼓胀的肚子——这已经是这周第三次胃胀气了。“这鬼天气,湿气重得能拧出水来!”她嘟囔着,顺手把冰箱里最后一根雪糕塞进嘴里。

这时,婆婆拎着个鼓鼓囊囊的塑料袋从菜市场回来:“又吃冰的?你这胃还要不要了?”婆婆一把夺过雪糕,转身说道:“去,把砂锅洗了,今天给你煲个靓汤。”说着,袋子里露出一捆树根状的东西,带着淡淡的椰奶香。“五指毛桃?”阿珍眼睛一亮。这可是广东人心中的“土人参”,祛湿补气最拿手!

砂锅很快在灶台上咕嘟咕嘟冒起热气。婆婆麻利地把土鸡剁成块,焯水去腥,一边撇去浮沫一边念叨:“现在的年轻人啊,就知道喝冰的,脾胃都喝坏了。这汤要放板栗、山药,还得加把莲子百合。你那玻璃胃,喝上一个月准好。”阿珍撇撇嘴,心里却有点期待——上次喝这汤还是过年,那香味现在想起来都流口水。

三个小时后,厨房里飘出诱人的香气。金黄的汤面上浮着点点油花,五指毛桃的椰香混着板栗的甜味,勾得人直咽口水。阿珍迫不及待舀了一碗,汤一入口就惊到了——鲜甜中带着奶香,板栗糯糯的,山药滑滑的,鸡肉嫩得能咬出汁来。“慢点喝,没人跟你抢。”婆婆笑着又给她添了一勺,“这汤要细水长流,一周喝两次,保管你湿气跑光光。”

广东人煲汤讲究可多了。选鸡要挑走地鸡,皮黄肉紧实;五指毛桃要选根茎粗壮的,香味才足;板栗得现剥的,山药要铁棍山药。这些门道都是老一辈传下来的经验。阿珍的婆婆在菜市场有个固定摊位,卖鸡的老张每次都会给她最新鲜的货:“阿婆,今天的鸡靓哦,炖汤最合适!”

连续喝了半个月,阿珍发现自己早上起床脸不肿了,肚子也不那么胀了。最神奇的是体重居然轻了三斤,牛仔裤都松了一圈。“湿气排掉了呗。”婆婆得意地说,“这汤啊,比你们年轻人买的那些减肥药管用多了。”阿珍的同事小丽来家里做客,喝了一口汤就惊为天人:“天呐,这比奶茶店卖的养生茶好喝一百倍!”

五指毛桃在岭南地区用了上千年,《本草纲目》里都有记载。客家人叫它“五爪龙”,潮汕人管它叫“牛奶木”,说的都是它独特的香气和功效。老一辈广东人有个说法:夏天喝凉茶,秋天喝清补汤,冬天才能扛得住冻。阿珍的爷爷以前是中医,常说这汤最适合“虚不受补”的现代人,既不会上火,又能慢慢把身子骨养回来。

砂锅里的汤还在咕嘟作响,阿珍又盛了一碗,特意多捞了几块山药——软糯的口感让她想起小时候生病,妈妈也是这样给她煲汤。“好喝吧?”婆婆笑眯眯地问。阿珍点点头,突然觉得这碗汤里装的不仅是食材,还有那些代代相传的生活智慧。窗外的阳光透过玻璃照进来,把汤碗映得金黄金黄的,就像广东人最喜欢的那个老火汤的颜色。

这碗五指毛桃清补汤,用最朴实的食材(土鸡、五指毛桃、板栗、山药、莲子、百合),熬出了最温暖的滋养。它不仅是广东人秋日排湿健脾的“法宝”,更承载着一代代人对健康的重视与生活的热爱。如果你也被湿气困扰,不妨试试这碗汤,让脾胃舒服起来,迎接更轻盈的秋天!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