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岭门镇,有一片承载着岁月记忆的地方——盐田。这片古老的盐田,历经数百年的风雨洗礼,每至晴天,雪白的盐山倒映着湛蓝天空,绘就一幅令人叹为观止的自然美景。在这如梦如幻的景致背后,更隐藏着几代盐农的奋斗故事。

初见盐田:梦幻般的景致
小时候,常听爷爷讲述岭门盐田的奇妙之处,他说那里的盐晶莹剔透,宛如从天上坠落的星星。那时,我满心疑惑,难以想象那会是怎样一番景象。直至父母带我亲临盐田,谜团才得以解开。
那日,阳光正好,我们驾车来到盐田。远远眺望,一片片整齐的盐池闪耀着光芒,恰似大地铺上了无数银色镜子。盐垛堆积如山,被工人们用竹篓精心叠高,远远望去,宛如巍峨的雪山。蓝天白云映衬之下,整个画面美到让人窒息。“像不像星星?”父亲笑着询问。“比星星还亮!”我兴奋地回应。那时的我,尚未懂得这美丽背后蕴含的艰辛。
盐农老李:坚守的岁月
在岭门盐田,老李是备受尊敬的资深制盐师傅。每天,他总是最早来到盐田,最晚离开。那双布满厚茧的双手,见证了无数个辛勤劳作的日子;脸上的岁月痕迹,是时光留下的印记,而他的眼神,始终透着坚定。
清晨,我随老李走进盐田。他熟练地拿起铁锹,将前日晒好的盐铲进木桶,再挑到晾晒场。这看似简单的动作,实则耗费巨大体力。“累吗?”我忍不住问道。“累,但日子就是这样,总得有人做。”他擦了擦额头汗珠,苦笑着回答,语气中既有疲惫,又满是一种难以言表的满足,这或许就是他对制盐这份职业的热爱。
中午,烈日高悬,盐田被炙热光线笼罩。老李坐在树荫下休息,递给我一瓶水,说这是自家盐泡的水,清凉解渴。我轻抿一口,淡淡的咸味在舌尖散开。“你们为何一直坚持这份工作?”我好奇发问。
老李沉默片刻,目光望向远方盐田,缓缓说道:“我也曾想过放弃,年轻时觉得这活又苦又累,外出打工赚钱似乎更快。但后来明白,外面的世界再精彩,也寻不到自己的根。这里的一草一木、每一滴海水,皆是家。”他的声音低沉却充满力量,让我感受到那份深深的归属感。
风雨中的执着
盐田的美丽并非日日可见。曾有一次台风来袭,盐田遭受重创,众多盐池被海水冲毁,积累多日的盐粒也被卷走。那个夜晚,老李与其他盐农聚集村口,商讨应对灾情。
“要不换个行业,现在种龙虾收益不错。”一位年轻人提议。“不行!”老李猛地起身,拍着桌子说道,“我们祖祖辈辈靠盐田生活,这点困难都克服不了,还谈何盐农!”众人沉默后,纷纷点头支持。此后日子,他们顶风冒雨修复盐池,重新铺设管道,努力让一切回归正轨,虽过程艰难,却从未退缩。
我询问老李为何如此执着,他叹气道:“盐田不仅是我们生计来源,更是精神寄托。看到那一座座洁白雪山般的盐山,心里就踏实,再难也不能丢掉它。”
盐田的未来:传承与坚守
如今,科技飞速发展,传统手工制盐渐被机械化取代,不少年轻盐农选择外出闯荡,坚守盐田的人越来越少。但老李依旧坚守,他认为这是对祖先的传承。“盐田未来会怎样,我不清楚。”他说,“但希望更多人了解盐田文化价值,别让它消失在岁月长河中。”
夕阳西下,盐田被镀上一层金色光辉。老李扛着工具踏上归途,身影渐渐融入暮色。我伫立原地,凝视着熟悉的景象,内心感慨万千。这片土地,不仅是产盐之地,更是文化符号,它铭刻着几代人的奋斗,见证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
或许,每个人心中都有属于自己的“盐田”。无论外界如何变迁,只要坚守内心信念,便能找到前行方向。正如老李所言:“只要有光,就永远不会迷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