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第一缕春风轻柔地拂过大地,东江湿地公园便成了春日里的一处诗意栖居地。在这里,芦苇摇曳生姿,候鸟欢快栖息,它不仅是大自然的生态宝库,更是都市人心灵治愈的绝佳之选。
清晨,我怀着别样的心情来到了东江湿地公园。手中的照片在晨光中泛着柔和的光,那是去年春天与父亲在此的合影。照片里,父亲蹲在芦苇丛边,专注地试图捕捉一只掠过水面的白鹭,他眼中的热爱与敬畏,至今仍深深烙印在我心中。
“爸,你真要去湿地公园吗?”曾经的我满心不解。父亲却微笑着回应:“去看看鸟,看看水,看看天。人老了,心里反而更想亲近自然。”如今,父亲已离去半年有余,而我在这个春日的清晨,独自踏上了这条熟悉的路。
刚到公园入口,春风裹挟着湿润的泥土气息扑面而来,那熟悉的味道瞬间勾起了往昔与父亲并肩漫步的记忆。这时,老李那熟悉的声音从身后传来,他是公园的管理员,也是父亲的老友。“小张,你也来啦?”我点点头,声音不自觉地有些哽咽。老李一边整理着路边的标识牌,一边轻声说:“你爸以前最爱这个时候来,他说春天是候鸟回家的日子,也是人心最柔软的时候。”我望着眼前那一眼望不到边的芦苇荡,微风轻拂,芦苇轻轻摇曳,那姿态仿佛是父亲临终前轻拍我手背的温柔动作,那些以为已经模糊的记忆,此刻却无比清晰。
沿着木栈道缓缓前行,远处传来清脆的鸟鸣声。一只白鹭从水面掠起,翅膀划过水面,留下一圈圈美丽的涟漪。我停下脚步,静静地凝视着它飞向远处的芦苇深处。这时,老李站在不远处,手里拿着望远镜说:“你爸总说,鸟儿飞得再远,也要回家。你看,那边那群灰鹤,已经连续几年在这里过冬了。”我顺着他的目光望去,只见一群灰鹤在浅滩上悠然觅食,它们步履轻盈,仿佛在低声诉说着旅途的艰辛与归来的喜悦。那一刻,我仿佛听到了父亲的声音:“它们回来了,就像你说的那样。”我忽然明白,父亲为何钟情于春天来湿地,因为万物复苏之时,心也随之苏醒。
继续前行,我遇到了几位带着孩子来观鸟的年轻父母。孩子们兴奋地指着远处的水鸟,不停地问着各种问题。“妈妈,那只鸟会不会冷啊?”“不会的,春天来了,天气暖和了。”母亲温柔的回答,让我仿佛看到了小时候的自己,那时我也会在父亲身边问个不停,而父亲总是耐心解答,他说:“自然会教人很多东西,只要你愿意去听。”如今,我终于领悟到了其中的深意。
东江湿地公园,它不仅仅是一个生态保护区,更是城市人心灵的避风港。在这里,没有城市的喧嚣与焦虑,只有风的轻吟、水的低语和鸟儿的歌唱。它用无声的语言,教会人们平静与感恩。
离开时,夕阳的余晖洒在芦苇荡上,金色的光芒映照在水面上,宛如一幅绝美的静谧油画。我站在栈道尽头,回头望着这片熟悉又陌生的土地,轻声说道:“爸,我明白了。你说的‘回家’,不只是鸟儿的归途,也是我们心灵的归宿。”风轻轻吹过,我仿佛听见了父亲的笑声在芦苇丛中回荡。
春日东江湿地公园,是候鸟的温馨家园,更是我们内心深处最柔软角落的归宿。在这里,我找回了父亲的影子,也寻得了属于自己的宁静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