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当秋意渐浓,吉林的田野便化身为一片金黄的海洋,成熟的稻子在微风中摇曳,掀起层层波浪。机器的轰鸣与农民的欢笑交织,空气中弥漫着收获的喜悦与泥土的芬芳。在这丰收的背后,除了农民的辛勤劳作,还有一群默默守护的电力人,他们用科技与温情为秋收保驾护航。
田野中的电力卫士
秋收大幕拉开,国网吉林供电公司的员工们如同出征的战士,提前扎根在广袤的稻田边。他们组建了数支秋收保电服务队,带着工具箱和无人机,奔波于每一片稻田。无人机巡检成为了电力保障的“秘密武器”,这小小的“电力巡逻兵”能在短短一分钟内飞遍几公里线路,其效率远超人工踩着田埂巡检。工作人员还会使用红外测温仪,对高大的电杆进行细致检查,就像给电杆做身体检查,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存在隐患的地方。
每一根电线、每一根电杆,都如同守夜人,默默守护着几十万户农民的用电安全。在秋收时节,它们让农民的用电变得从容不迫。供电员们对每一处电杆、拉线、开关都进行反复检查,无论是人工还是机器检测,都不敢有丝毫疏忽。因为农机作业时一旦碰上漏电,后果不堪设想。去年,一位供电员趴在泥地里仔细检查拉线接口,他专注的神情与稻农对待稻谷的模样如出一辙。在这里,每一粒粮食的安全收获,都离不开可靠的电流守护。
村庄里的“电管家”
每个村庄都有着自己的“电管家”,他们是供电所的台区经理。这些“电管家”很少坐在办公室里,而是骑着摩托,穿梭在农场和村屯之间。在舒兰学明、永吉九月丰等村庄,电管家们会挨家挨户宣传安全用电知识。当遇到用电难题时,他们会蹲在地里,手把手地指导农民解决问题。
有一次,一位农民在打谷场上为突然跳闸的新接烘干设备发愁。电管家一边耐心解释原理,一边动手排线,就像在拆解一个复杂的魔方。不久后,机器重新轰鸣,稻谷的香气再次弥漫开来。这种成就感,对于电管家们来说,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修电工作,更是守护粮食归仓的最后一关。在舒兰市,秋收季用电繁忙,临时用电负荷忽高忽低,供电员工们为了保证电路稳定,不仅增加了巡检消缺的频率,还安排专人全天候值班。即便半夜农户打电话求助,他们也能迅速赶到。他们鞋子上黏满烂泥,脸上却洋溢着满足的笑容,因为他们深知,只要粮食安全,再累都值得。
智慧农业的电力支撑
永吉县的智慧农业发展迅速,这里的农业生产依靠数据,电力需求也独具特点。国网吉林供电公司运用电力营销系统,提前预测每个台区的负荷。这些看似抽象的数据,每一个变化都能及时反馈到电网优化方案中。例如,当烘干器用电需求猛增时,台区会临时增容;通过特巡测温,利用红外仪逐点扫描,不放过任何一个潜在故障。每一份数据都指向一个目标:不让农户在最需要电的时候掉链子。
公司还制定了“二十四节气表”,将每个农户的用电情况做成清单,简化服务流程,为农户提供量身定制的贴心守护。为了节省农户时间,公司开辟了绿色通道,农户有用电新需求时能立刻得到响应。服务队员会第一时间给出解决方案,这种“有事马上找电管家”的安全感,在丰收季节显得尤为重要。
电力守护的情怀与担当
国网吉林供电公司的这些举措,不仅仅是一份责任,更是一份情怀。他们制定了专项保障方案,强化了应急抢修预案。随着早稻收割进度的调整,供电方案也实时跟进。当水稻大面积收割开始,所有服务举措能迅速切换,就像篮球场上灵活变阵。无论是技术创新还是为农户开辟的绿色通道,都凝聚着无数人的热爱与担当。
在这片黑土地上,电流的守护无声无息,它藏在灯光亮起时的安心里,藏在农民把稻谷打进仓库的欢喜中。吉林的丰收,是无数人在不同岗位上共同努力的结果。每一块田、每一粒米,都被这份专业与赤诚温柔环绕。科技与温情在这里完美融合,让我们感受到,丰收不仅仅是粮食的收获,更是每个人守护初心的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