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田反击战:赛那汉兰达增程版与固态电池的前景展望

曾经在汽车市场加价都难求的丰田汉兰达和赛那,如今风光不再。汉兰达终端优惠降至25万级,赛那即便送保养送装潢也难挽销量颓势。就在大家以为丰田要“躺平”之际,它突然放出大招:汉兰达和赛那即将推出增程版,第六代THS混动系统全面升级,固态电池技术也进入倒计时,一场技术反击战就此打响。

增程版汉兰达/赛那:独特混动逻辑的利弊博弈

增程版汉兰达和赛那的到来,意味着未来我们能看到挂着绿牌的它们,既能加油又能充电,纯电续航超150km,综合续航破1000km。这听起来与新势力车型相似,但丰田的增程逻辑有所不同。它保留了行星齿轮结构,依靠成熟的THS逻辑进行动力分配,而非简单将发动机当作“充电宝”。

这种设计的优势在于,低速用电更顺畅,高速用油更稳定,系统协同效率高,理论上故障率比多档DHT的插混车更低。不过,其代价也不容忽视。车重预计增加200kg以上,这对操控、刹车和悬挂都是不小的考验。就像我试驾过的某款增程SUV,满电时轻盈安静,亏电后底盘变“沉”,过弯侧倾加大。汉兰达和赛那本就偏舒适取向,增重后能否保持原有的“稳如老狗”质感,还是个未知数。

此外,其快充功率可能限制在60kW,而主流新势力动辄100kW以上,理想L系列甚至能20分钟补能500km。如果丰田增程版只能慢充,“可充电”的优势将大打折扣,消费者在服务区等待的时间成本会增加。

第六代混动:燃油混动的极致之作

除了增程版,丰田还升级了第六代THS混动系统。热效率从41%提升到45%,电机功率增加20%,零百加速有望进入7秒级。45%的热效率已逼近物理极限,目前主流发动机热效率在38% – 40%之间,比亚迪的骁云插混发动机做到43%,丰田这一步算是把燃油机的潜力发挥到了极致。

我试驾现款汉兰达双擎时,高速巡航发动机噪音偏大、动力响应“佛系”是主要槽点。新一代电机功率提升后,低速扭矩更足,城市超车更轻松,而且据说新增主动降噪技术,若能压低发动机介入时的“突突”声,驾驶质感将大幅提升。但有供应商高管透露,这可能是最后一代燃油混动系统,丰田自己也清楚纯电才是未来,这一代混动系统必须做到极致。

智能化:丰田亟待弥补的短板

在智能化方面,丰田与竞争对手相比差距明显。如今华为、小鹏的城市NOA已落地,蔚来、理想的城市领航也开城几十个,而丰田连高速NOA都没有。车机系统卡顿,语音识别不准确,OTA升级不稳定,这些问题在2025年显得尤为突出。

我朋友购买的赛那,开车还得靠手机导航,车机地图多年不更新。丰田并非没有技术,而是过于“保守”,担心系统不稳定、数据泄露和安全事故。但消费者并不买账,腾势D9卖得比赛那好,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DiLink车机功能丰富,能满足家庭用户的真实需求。增程版汉兰达若智能化水平依旧“祖传”,面对问界M7、理想L8等“智能大床房”,仅靠“可靠”很难吸引年轻消费者。

用户需求与竞品对比:市场挑战严峻

不同年龄段的用户需求已经分层。老一辈看重可靠耐用,像开五年汉兰达的老李,支持增程版是因为用电成本低、加油无焦虑,适合长途出行,但他也表示若价格超30万,会更倾向于问界。而新一代消费者,如90后宝妈小王,更注重智能体验,对比赛那后,她更青睐腾势D9的智能座椅和车机功能。

与竞品相比,增程汉兰达在纯电续航、综合续航上有一定优势,但在智能驾驶和车机系统方面明显落后。若定价30万以内,靠丰田的口碑和渠道还有一定竞争力;若超过33万,面对问界M7等配置更高、智驾更强、价格更低的车型,将处于劣势。

固态电池:未来的“终极大招”?

丰田的固态电池技术已进入倒计时,目标是2027 – 2028年量产装车。固态电池能量密度翻倍,充电10分钟续航1000公里,还不易起火,若能落地,电动车格局将再次洗牌。但实验室技术和量产是两回事,丰田在镍氢电池、普锐斯混动上曾领先,却在纯电时代被比亚迪、特斯拉甩开,这次固态电池能否打破“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的魔咒,还有待观察。

丰田此次变阵,从加价神车到降价求生,从混动霸主到增程入局,显示出它意识到消费者需要的是“全能”产品。但增程版能否补上智能化短板,设计能否吸引年轻人,定价是否合理,都是丰田面临的严峻问题。当增程汉兰达有可靠性和长续航,但缺乏智能配置时,消费者是选择相信“开不坏的丰田”,还是拥抱“更聪明的电车”,这将是未来市场的关键抉择。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