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洪军:南山竹海的“熊猫守护者”

在南山竹海这片翠绿的天地里,马洪军与国宝大熊猫们结下了深厚的不解之缘。作为南山竹海熊猫馆的现任馆长,他用专业、热情与爱心,守护着这些可爱的“滚滚”,书写着一段精彩的熊猫守护故事。

初入熊猫领域:从学习到成长

马洪军的熊猫守护之路始于2011年。当时,南山竹海景区计划从四川雅安大熊猫基地引进大熊猫,马洪军被派去学习相关知识和技能。他深知,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大熊猫饲养员并非易事。一般饲养员培训3个月才能掌握基本理论,而全面掌握照料大熊猫的技能,至少需要两三年时间。

在四川雅安大熊猫保护基地,马洪军如饥似渴地学习着大熊猫饲养管理和疾病预防控制的知识。他不断摸索,从初入行的“一张白纸”,逐渐成长为对大熊猫习性了如指掌的专业人士。15年来,他始终保持着学习的热情,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

大熊猫在南山竹海:从“奥运”“韵韵”到“华丽”“星安”

马洪军回溧阳后,最早从雅安来到南山竹海的两只大熊猫“奥运”和“韵韵”在这里安了家,它们陪伴着南山竹海度过了许多美好时光,直到2016年9月回乡“养老”。随后,“星安”和“华丽”接过“接力棒”,来到南山竹海。

至今,南山竹海熊猫馆严格按照国家林草局和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相关标准,精心饲养了4只大熊猫。其中,“华丽”和“星安”是出生于2013年的雌性大熊猫,2016年从四川来到常州。如今,它们月平均体重都是123千克,“华丽”月平均粪便11千克,“星安”月平均粪便8.3千克,活动量在四至五级,整体健康状况符合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的要求。

日常饲养:细致入微的关怀

大熊猫的饲养工作并不简单,马洪军和饲养团队每天都要进行细致入微的照料。清晨,他们会为“华丽”和“星安”准备竹子大餐,然后将它们放入室外活动场享用早餐,接着进入室内区域打扫卫生。在清理过程中,他们要仔细观察熊猫们排出的粪便,甚至掰开检查,以此判断熊猫的健康状况。

除了日常观察,他们还需要定期为大熊猫进行全面体检,包括血液检查、B超检查、口腔检查等,及时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并为每只大熊猫建立详细的健康档案,记录生长发育过程、疾病史、体检结果等信息,上传到云端,供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进行健康管理和研究。

大熊猫的食物主要是竹子,占到它们食物总量的99%,但它们也会偶尔选择乔木、灌木、草本植物、动物作为食物。“华丽”和“星安”每天分别需要消耗12 – 38公斤竹子,它们对竹子很挑剔,会选择最嫩、口感最好的部分。为了预防突发情况,马洪军和饲养团队还在南山竹海附近种了一些竹子作为“后备”。

在圈舍卫生方面,他们每周对圈舍的消毒冲洗不少于2次,每周对运动场消毒不少于1次。他们每天都会对大熊猫的圈舍、运动场、水池及周边环境进行彻底清扫,保持良好卫生和地面干燥。在“华丽”和“星安”各自洗澡的小池塘和排泄区,打扫时更要格外小心,因为大熊猫们会用自己的气味标识领地。

专业与爱心:守护“滚滚”的秘诀

2023年2月,南山竹海熊猫馆发布的招聘启事吸引了全国各地近300份简历,但最终无一人被录用,这让熊猫饲养员给公众留下了“高门槛职业”的印象。招聘启事要求应聘者具备动物医学专业、畜牧兽医专业或动物科学专业的学历,还需要具备执业兽医师资格证,且家里不能养任何动物,以避免病菌传染给大熊猫。

马洪军认为,饲养大熊猫最大的难度在于保证熊猫的安全,这需要饲养员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爱心。新饲养员会通过爱心饲养来增进与熊猫的感情,比如投喂苹果、胡萝卜等。经过朝夕相处,大熊猫们能够通过声音识别熟悉的人,这会让饲养员很有成就感。

马洪军和团队为了让“华丽”和“星安”避免出现刻板行为,几乎每天都为它们提供不同的生活可能。室外场馆模仿半野生环境建造,有竹林、草地、栖架、水池等,室内也有木质平台、玩具等。他们还会将食物隐藏在竹筒、草垛中或是制作冰块食物,增加大熊猫们获取食物的趣味性。此外,馆内会播放大自然中的声音,如鸟鸣、流水,定期更换场馆内的气味,如放置有特殊气味的植物等,来唤醒大熊猫的嗅觉。

生日与期待:守护的意义

刚刚过去的8月里,“华丽”和“星安”迎来12岁生日,它们在南山竹海忙着挖笋、吃竹、休憩,展现出自然与和谐的一面,成为网上众人追捧的“明星”。

马洪军守护着他的“滚滚”们,他期待着更多专业人士加入熊猫保护事业,也希望公众能够更多地了解大熊猫的世界。他介绍,大熊猫以竹叶为主要食物来源,粪便含有大量的竹纤维,且有淡淡竹子清香,通过挑拣、淘洗、蒸煮和晾晒,所提炼出来的植物纤维可以回收利用,成为制作纸张的原料,这也已开发成了文创。他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大熊猫们将拥有更加美好的未来。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