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大米米糕:厨房小白的成功逆袭

谁能想到,一盘被全家夸赞的米糕,竟然是用最普通的大米制作而成。它软绵绵、香甜可口,老人小孩都抢着吃,连闺蜜都追着要配方。

从“厨房大凶”到“米糕大厨”的转变

三个月前,我还是个厨房“手残党”,连米饭都做不好。儿子挑食不爱吃主食,老公总嫌外面买的米糕粘糊糊像胶水。直到有一天,我偶然看到一个纯大米米糕的视频,上面写着“不放面粉,泡一泡搅一搅就能蒸”,这简直就是为我量身定做的。

我立刻买了破壁机,然而第一次尝试就失败了,米浆太稀变成了饼;第二次加多了酵母,全都酸得让人皱眉头;第三次……根本没发起来。但我没有放弃,“为母则刚”的决心支撑着我。我把所有教程都翻遍了,向三位烘焙大神请教,甚至把大米泡到“发胀到能捏碎”为止。终于在第7次试验时,一开锅,米糕就像小馒头一样“噗”地鼓起来,表面微微裂开,露出细腻的蜂窝结构。

“妈妈真厉害!”儿子咬了一口,眼睛亮得像星星。闺蜜来我家做客,吃完后直接打包了三块,第二天还追着要配方,她说这米糕比蛋糕店的还软,她婆婆牙口不好都能吃得下。

推荐纯大米米糕的理由

用料实在,安全放心

市面上的米糕为了省钱,往往会添加面粉、增稠剂,咬起来粘糊糊的,还容易噎着。而我做的米糕,配方纯粹,只用大米、水、酵母和糖,连泡打粉都没有。蒸出来的米糕松软蓬松,放凉后也不硬,牙口不好的老人和胃口脆弱的小宝宝都能安心享用。而且,即使是新手,也能百分之百搞定,非常容易成功。不用揉面,不用发酵箱,更不用电子秤,直接把大米泡一泡搅一搅,发酵两次后就能上锅蒸,全程大约花费一个小时左右。我还用矿泉水瓶盖量酵母和糖,半瓶盖酵母差不多3克,四个瓶盖白糖大概30克,厨房新手也能轻松拿捏。

口味多样,乐趣无穷

一块糕点,能解锁多种美味新体验。原味米糕清淡香甜,软糯可口,淋上一层蜂蜜水,再撒上坚果碎,立马变成“高大上的下午茶”;裹上肉松和海苔,就是宝宝最爱的小“米糕饭团”;还可以夹上红豆沙,变身成中式的“米糕铜锣烧”。

超实用教程:蒸出云朵般轻柔细腻的米糕

所需材料(两人份)

大米250克(推荐用早稻米或珍珠米,口感弹嫩,不粘牙)、清水130克(分两次倒入,这样米浆会更细滑嫩)、酵母3克(用高糖酵母的话,更容易发酵开花)、白糖30克(想瘦的可以少放点,减到15克也行)。

详细操作流程

  1. 泡米​:提前一晚上把大米泡好(夏天放冰箱里),一直到能轻轻一捏就碎为止。泡的时间不够,米浆会很粗糙;泡时间太长,米浆会变酸。
  2. 打浆​:把沥干水的大米加上130g清水,用破壁机的“果蔬模式”打两次,然后筛去大颗粒。米浆要像酸奶一样浓稠,太稀的话蒸不出形状。
  3. 第一次发酵​:把米浆、酵母和白糖搅匀,盖上保鲜膜,发酵到原本的量变成2到3倍大,大概用时一个小时。发酵好的标志是表面冒气泡,闻起来带点酒香。然后用打蛋器搅拌排气,直到米浆回落到原先的体积,这一步直接影响米糕的细腻程度。
  4. 第二次发酵​:米浆再次发酵到两倍大小之后,倒进已经刷过油的模具里,差不多到八分满,震一下把气泡震出来,静置十五分钟。接着用冷水上锅,大火蒸个半小时,蒸好后再焖五分钟,然后开盖。
  5. 脱模与装饰​:出锅的一瞬间,米糕微微裂开,用牙签轻轻一戳不粘手,倒扣取出后切成块儿。表面抹上蜂蜜水,再撒上玫瑰花瓣、葡萄干和坚果碎,颜值瞬间提升。

实际尝试的真相与升级秘籍

两千人尝试的反馈

在粉丝群发起“米糕挑战”后,2000份反馈让人惊讶。92%的朋友一次就搞定,剩下的大部分是酵母没反应或者米浆稀得不行。85%的宝妈说宝宝自己会主动要吃饭,终于摆脱了追着喂的烦恼。一位程序员说蒸米糕比敲代码还让人放松,现在整个组的同事都跑他家蹭饭去了。但也有15%的人踩了坑,比如用糯米换大米,蒸出来的东西像砖头,咬不动;发酵太久,米糕塌腰变成“饼”,还有一股酸味;模具没涂油,拿出来一松就变成碎渣。

老手的升级秘籍

想要米糕有“开花”效果,可以试试换成高糖酵母,发酵温度保持在大约30℃左右。把蒸锅盖用布裹紧,免得水珠溅到表面弄坏。剩下的米饭也能变废为宝,用200g剩饭加上100g大米和150g水,按原来的做法做,口感会更有弹性;想要减脂版本,用200g剩饭、100g大米和150g水,吃起来不仅饱腹,还更适合减脂期;把白糖换成代糖,再往米浆里加50g的南瓜泥和紫薯泥,不仅低卡,还特别好看。

现在,我冰箱里总是备着一盒米糕,早起热一块当早餐,午后配茶享用,连老公都打趣说我的手艺可以去摆摊了。你在厨房有哪些成功的“懒人美食”呢?快来评论区晒图吧,点赞数前三名还能抽到我特意整理的《20道蒸菜大全》电子书哦。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