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19日,三伏天正式结束,天气也逐渐从湿热向干燥转变,我们的养生方式也到了该调整的时候。郑州金庚中医康复医院治未病科主任罗丹在接受大河报·豫视频记者采访时强调,出伏后养生重点要从“防暑降温”过渡到“防燥润肺”,为秋冬健康筑牢根基。
养生重点转变,防燥润肺是关键
出伏之后,昼夜温差逐渐加大,白天依旧炎热,早晚却凉意袭人。人体在这种温差变化下,很容易受到寒邪侵袭,进而引发感冒、咳嗽、鼻炎等疾病。罗丹指出,这一时期被称为“初伏到秋分易病期”,防风防寒是重中之重,切不可因贪凉而让身体受寒。
饮食调整,润燥食物宜多吃
在饮食方面,罗丹建议大家多吃具有润燥功效的食物,像苹果、梨、藕、银耳、百合、山药、白萝卜等都是不错的选择。从中医角度来看,白色入肺,这些食物有助于润肺生津、增强免疫力。同时,夏季常吃的西瓜、苦瓜、绿豆汤等寒凉食物要逐渐减少食用,转而选择温和润燥的膳食搭配,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秋季的气候特点。
衣着灵活保暖,细节不容忽视
衣着上,罗丹提倡“灵活保暖”的方式。早晚气温较低时,可以加一件外套,中午天气热的时候方便脱穿。尤其要注重腹部和背部的保暖,因为这两个部位一旦受凉,可能会导致腹泻或背痛等问题。另外,不建议清晨洗头,洗头后要及时吹干,避免头部受寒。
运动适度调整,避免过度消耗
运动方式也需要做出改变。出伏后不宜进行让人大汗淋漓的运动,推荐选择太极拳、瑜伽等轻度运动,运动到“微微出汗”的程度就可以了。过度运动容易耗伤津液和阳气,不利于身体的健康。
应对“秋乏”,顺应自然节奏
“秋乏”是出伏后常见的现象,这是由于阳气逐渐收敛导致的。罗丹建议,大家可以通过早睡早起的方式来顺应自然节奏,适当午休也能缓解疲劳。此外,每周做一次艾灸,能够补充阳气,缓解身体的疲劳感。
防病小妙招,守护身体健康
罗丹还分享了一些实用的防病小妙招。用糯米加葱白、生姜煮粥,最后调入陈醋,有预防感冒、缓解鼻塞头痛的效果;每晚用热水泡脚至微微出汗,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身体的抵抗力;晨起喝一杯温蜂蜜水,不仅可以润肺,还能起到通便的作用。
出伏后的保养,关键在于“润”和“收”。我们既要防止身体干燥,又要逐渐收敛阳气,为即将到来的寒冷季节做好充分准备。只有这样,才能在季节交替时保持身体健康,以良好的状态迎接秋冬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