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棉花的生长过程中,盲椿象犹如隐藏的“杀手”,给棉农带来了不小的困扰。这种被棉农称为“棉花吸血鬼”的小虫子,虽然个头不大,却有着强大的破坏力,严重影响棉花的产量和质量。
盲椿象的危害特点
盲椿象喜欢在棉花嫩芽上“作案”,它们常常躲在叶子背面,趁人不注意时发动攻击。大太阳底下,它们隐藏得无影无踪,可一到傍晚或者阴雨天,就会集体出动,专门挑选棉株最嫩的部位,用针管一样的嘴巴扎进嫩芽,边吸汁水边吐“毒液”。不出两天,原本好好的棉株就会变得蔫头耷脑。
盲椿象的繁殖能力极强,一只母虫能产出百八十个崽。在温暖的天气里,它们的数量会迅速增长,短短几天就能占领整块棉田。去年,隔壁王老汉家五亩棉田就因为没防住盲椿象,收成直接减少了四成,气得老汉三天没起来炕。老张头也曾吃过亏,头天看到三五只没在意,过一周再看,棉株上已经密密麻麻全是盲椿象。
传统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
有经验的老棉农知道,防治盲椿象不能只靠打药,还得从源头上切断它们的“后勤补给”。及时清理地里的杂草残叶,就像不给土匪留藏身之处,让盲椿象无处可躲。轮作也是有效的办法,今年种棉花,明年改种玉米,让盲椿象失去适宜的生存环境,从而达到控制其数量的目的。
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方法既有趣又实用。天黑后在田里挂几盏杀虫灯,盲椿象就像喝醉酒似的往灯上撞,第二天早上就能收获一兜子。还有人在地头种片苜蓿,把盲椿象引过来,等它们聚得差不多了再集中处理,这招“请君入瓮”十分巧妙。
化学防治
打药也有讲究,大中午打药纯粹是浪费,因为盲椿象此时都躲着睡大觉。要赶在清晨或者傍晚,趁它们出来活动时下手。而且药不能老用一种,否则盲椿象会产生抗药性,更难防治。氯氟氰菊酯、噻虫嗪等药物效果不错,但要注意往嫩芽和花蕾上重点喷洒。
生物防治
地里其实自有治虫的高手,蜘蛛、草蛉等益虫是盲椿象的天敌。只要不滥用农药,它们就能帮助维持生态平衡,控制盲椿象的数量。老王家前年试过在田里放寄生蜂,效果显著,虫子明显减少。
科学防治与经验传承
防治盲椿象的诀窍在于勤快,要三天两头去田里转悠,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清田除草等基础工作不能偷懒,否则就会吃亏。打药也要讲究方法,不能胡乱喷洒。
如今,村里的年轻人种棉花喜欢用新法子,比如安装自动监测设备,虫子增多时能及时报警;还有人研究出用性诱剂吸引雄虫。但老人们更相信土办法,认为经验很重要,该动手时就动手。
棉农们和盲椿象的较量从未停止,防治得当的棉田,产量能比不管不顾的多出三四成。这不仅关系到棉农的经济收入,也影响着棉花的供应。眼下又到了盲椿象活跃的季节,棉农们互相交流防治经验,张老汉的话道出了大家的心声:“这年头,种地也得讲科学,光靠蛮干不行咯。”在防治盲椿象的过程中,科学与经验并重,才能更好地保护棉花,保障棉农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