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烈日炎炎的稻田里,一位戴着草帽的年轻人正专注地检查着水稻长势。他时而蹲下身来,轻轻拨开稻叶,时而皱眉思索,活脱脱一个给庄稼看病的”植物医生”。这位被乡亲们戏称为”神叨叨”的80后小伙谢杭军,最近在全省农技大赛中一举夺得亚军,用实力证明了新时代农民也能玩转高科技,种出”摇钱树”。
这场由浙江省农业厅、人社厅联合举办的全省”农技大比武”堪称农业界的”武林大会”。来自全省11个地市的50多位种粮高手齐聚一堂,个个都是身怀绝技的农业能手。比赛分为三个环节:十分钟快速”田间诊断”、现场撰写解决方案,以及农业知识笔试。谢杭军凭借扎实的专业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在这场高手如云的较量中脱颖而出。
“这稻子叶尖发黄,茎秆细弱,是典型的缺钾症状。”在”田间诊断”环节,谢杭军仅用手指轻触稻叶,就准确判断出问题所在。他建议立即放水追肥的方案,展现了过硬的农技功底。第二环节的解决方案撰写,他更是笔走龙蛇,针对水肥调配、病虫害防治、防灾减灾等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科学可行的建议。最后的笔试环节,更是颠覆了人们对传统农业的认知——现代农业早已不是单纯的体力劳动,而是融合了丰富科学知识的系统工程。
回想起十年前刚返乡时的情景,谢杭军依然记忆犹新。当时,这位大学生放弃城市白领工作回到农村种地,引来不少质疑声。”读书读傻了””城里混不下去了”等闲言碎语不绝于耳。但他并未在意这些议论,而是潜心钻研数字农业技术。在田间安装传感器,通过手机实时监测温湿度,实现水肥自动调控。这种在当时看来颇为前卫的”游戏式”种植方式,让村里老把式们直摇头。然而,正是这套创新方法,让他的水稻亩产比传统种植高出两成。去年引进的新品种晚稻更是创下了一亩地1500斤的高产纪录,让曾经质疑他的乡亲们纷纷竖起大拇指,改口称他为”谢师傅”。
比赛前的那个夜晚,谢杭军在田埂上徘徊许久。虽然已在富阳小有名气,但面对全省顶尖高手的较量,难免心生忐忑。他悄悄跑到比赛田块观察了三次,像做贼一样小心翼翼。比赛当天,烈日当空,他在田间蹲守两个小时,汗水浸透了衬衫。当裁判宣布”谢杭军,总分第二”时,他一时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仿佛踩在棉花上一般。
谢杭军的成功并非偶然。近年来,浙江省大力推进科技兴农战略,为像他这样返乡创业的大学生提供了有力支持。不仅有政策补贴,还有专业技术指导。在富阳区,像谢杭军这样的”田秀才”已有三十多位,年入百万的家庭农场主比比皆是。现代农业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无人机喷洒农药、智能灌溉系统等新技术的应用,让种地变得充满科技感。
比赛结束后,谢杭军与来自温州的参赛选手把酒言欢。当对方开玩笑说他的技术放在他们那儿能当农业局长时,他笑着摇头:”我就想种好这几亩地,让城里人吃上放心粮。”这朴实的话语道出了他返乡创业的初心。月光下,他哼着小调走在田埂上,心里已经开始盘算明年要引进的新品种。
谢杭军的故事,是新时代农民转型升级的生动写照。他用实际行动证明,农业不再是落后的代名词,而是充满希望的朝阳产业。在科技赋能下,农村这片广阔天地,正吸引着越来越多像谢杭军这样的年轻人返乡创业,用智慧和汗水浇灌出丰收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