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月的乳源大桥镇,漫山遍野的黄桃树郁郁葱葱,沉甸甸的果实压弯了枝头,空气中弥漫着甜蜜的果香。在这片海拔800多米的青山绿水间,350亩黄桃迎来了丰收季节,金灿灿的果实不仅为当地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更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
大桥镇的黄桃之所以与众不同,得益于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这里昼夜温差超过10℃,白天充足的阳光让桃子充分进行光合作用积累糖分,夜晚的凉爽又减缓了果实的呼吸作用,使得糖分得以完美保存。南岭山泉的滋润和富硒红壤的滋养,赋予了黄桃独特的口感——果肉厚实、香气浓郁,入口回甘。合作社负责人许城养介绍,今年是锦绣黄桃挂果的第7个年头,总产量达到20万斤,其中一半已经通过各种渠道销售一空。
从2015年的150亩起步,到如今的350亩,大桥镇的黄桃种植规模不断扩大。韶源合作社经营的百亩桃园今年产量就达10万斤,两个合作社共同流转的300亩土地,让曾经的闲置山坡变成了”金坡”。这些变化不仅体现在数字上,更实实在在改善了当地居民的生活——常年提供50个就业岗位,农忙时节更是吸纳70人就业,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获得稳定收入。
在种植技术方面,当地采用有机肥料培育桃树,确保果实品质。果农们还为黄桃穿上”防护衣”,防范针蜂危害,用山泉水灌溉,保证每一颗黄桃都达到最佳品质。邮政快递每天发出80-200箱黄桃,每箱10斤,通过”金融+寄递+销售”的一站式服务,珠三角地区的消费者次日就能品尝到新鲜的大桥黄桃。
大桥镇并没有满足于单一的黄桃种植产业。当地正在打造”春赏花、夏摘桃、冬泡泉”的农文旅融合发展模式,致力于成为”岭南国家公园门户”和”湾区菜篮子”。通过三产融合,目标建设成为”康养小镇、疗愈圣境”。镇里的规划显示,2024年已新签6个项目,总投资达2.09亿元,数字化仓储设施的建设更是为高山果蔬的销售打开了更广阔的市场。
黄桃产业的蓬勃发展也带动了其他农业项目的兴起。2600亩油茶、30间烤烟房、300亩稻米基地等多元化种植结构正在形成。乡村旅游更是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每年吸引20万游客前来体验采摘乐趣,”百千万工程”在这里得到了生动诠释。
当地政府通过”规划先行”的方式,邀请省设计院科学谋划发展方向,妇联组织妇女学习种植技术,让”美丽庭院”里也能结出致富果。从就业数据到快递单量,从游客的笑容到果农的收入,大桥镇的黄桃产业用实实在在的成果证明:小桃子也能成为乡村振兴的”黄金果”。
站在丰收的桃林里,听着此起彼伏的欢笑声,我们可以预见,随着产业链的不断完善和品牌的持续打造,大桥镇的黄桃产业必将结出更多甜蜜的果实,为乡村振兴写下更加精彩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