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评选背景:全民参与的城市场景重构
由羊城晚报与广州日报联合发起的2025年”羊城八景”评选活动,自4月启动以来持续引发全城热议。作为2011年市民评委的周少泉指出,此次评选需兼顾三大原则: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山水与人文的平衡、历史底蕴与时代精神的统一。这场全民参与的评选活动,不仅是对城市地标的重新定义,更是广州人集体记忆的现代转译。
二、经典地标:城市文脉的四重奏
评选委员会特别关注四大传统地标:
- 珠江:作为广州母亲河,其现代景观带以广州塔、花城广场为核心,夜间游船已成为城市新名片。这条千年水道既是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也见证着当代都市的璀璨灯火。
- 白云山:这座”羊城第一秀”持续守护着城市生态,95%的绿化覆盖率使其成为名副其实的”市肺”。从蒲涧濂泉到白云晚望,自然景观与人文积淀在此完美交融。
- 越秀山:城市中轴线的起点,镇海楼与五羊石像构成历史坐标。历代文人墨客在此留下的足迹,让这座山成为广州变迁的立体史书。
- 荔湾:西关水乡承载着最地道的广府文化。永庆坊的改造成功证明,传统与现代可以和谐共生,非遗传承与美食文化在此焕发新生。
三、创新组合:城市空间的再定义
评选突破单点思维,提出三大景观组合:
- 塔耀花城:整合广州塔、花城广场等新中轴线地标,打造”三塔辉映”的都市奇观。这里不仅是建筑博览馆,更是城市精神的象征。
- 文阁揽珠:广州市文化馆新馆与海珠湿地公园、海珠湖构成”文化+生态”综合体。仿古建筑群与自然湿地相映成趣,非遗体验与生态观光在此完美结合。
- 水乡探幽:荔枝湾涌与泮塘古村形成”活态博物馆”,陈家祠的建筑艺术与粤剧文化在此生生不息。
四、命名艺术:诗意空间的文字表达
周少泉特别强调景观命名的文学性,提出”前两字点景,后两字融情”的命名原则。如”珠江醉韵””云山拥翠”等名称,既保留古典韵味,又富有现代诗意。这种命名方式要求:
- 动词形容词的精准运用
- 平仄交替的音韵美感
- 情景交融的意境营造
五、评选意义:城市认同的重塑
此次评选不仅关乎八个景观的确定,更是广州城市精神的再发现。从珠江的千年流淌到城市天际线的日新月异,从西关老巷的市井烟火到现代场馆的文化盛宴,每个入选景观都将成为市民共同的文化记忆。这种集体参与的过程,本质上是在重构当代广州人的城市认同。
这场评选活动恰逢广州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关键时期,通过全民参与的景观重构,不仅为城市发展注入文化动力,更在传统与现代的对话中,描绘出一幅兼具历史深度与未来想象的城市新图景。当”羊城八景”最终确定时,这些景观将成为解读广州这座千年商都的当代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