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万价差引发购房维权:深圳南山楼盘降价风波追踪

一场突如其来的房价骤降,让广东廖先生陷入长达数月的维权困境。从 1354 万元认购深圳南山 “赤湾汇广场”(现名 “南山 1978 半岛擎峯二期”)的 53 楼豪宅,到发现同户型房源一年不到降价近 300 万元,这场购房纠纷不仅撕开了楼市价格波动的冰山一角,更暴露出商品房销售背后的规则博弈。

一、承诺与现实的落差:从心动到维权

2024 年 5 月,廖先生经房产中介推荐,踏入 “赤湾汇广场” 营销中心。销售人员以 “备案价 7.7 万元 /㎡再享 85 折” 的诱人折扣,配合 “房价见底”“保价承诺” 的口头保证,迅速促成交易。尽管当时尚不具备购房资格,廖先生仍在开发商 “先锁定房源” 的建议下,签下认购书并支付 20 万元定金。此后数月,他陆续支付 141 万余元首付款,满心期待新政落地后正式签约。

转折发生在 2025 年 2 月。当廖先生取得购房资格准备签约时,深圳市房地产信息平台的数据让他震惊 —— 同楼栋 7-42 楼的同户型房源,备案价直降至 6.4 万元 /㎡,与自己认购的 53 楼相比,总价差额最高达 290 余万元。同一单元内,5301 房备案价 1582 万元,而 4201 房仅 1330 万元,9 层楼价差竟超 250 万元。面对廖先生的调价诉求,开发商以 “高低区定价不同” 为由拒绝,催款函与定金没收警告接踵而至。

二、维权拉锯战:多方角力下的僵局

面对开发商的强硬态度,廖先生开启了维权之路。他先后向深圳市南山区住建局、市场监督管理局投诉,指出开发商未通过官方系统网签认购书、违规使用非监管账户收款,以及涉嫌违反《深圳市房地产市场监管办法》中 “同质同价” 条款。住建局迅速立案调查违规收款与网签问题,市监局也受理了价格投诉,但维权进程并未因此加速。

开发商与廖先生的沟通陷入拉锯。销售人员起初坚称 “已办理退房退款”,廖先生却始终未收到款项;承诺的退款日期从端午假期前推至节后,至今仍无下文。涉事楼盘销售经理何某对媒体采访避而不答,仅在舆论介入后表示 “有处理方案”,但具体内容仍未公开。

三、争议焦点:房价波动与规则空白

这场纠纷的核心,在于商品房销售中的价格承诺与调价权限争议。廖先生认为,开发商的 “保价承诺” 构成要约,降价行为属于违约;而开发商则以认购书未明确保价条款为由,主张自主定价权。法学专家指出,口头承诺在司法实践中举证困难,现行法规虽限制 “同质不同价”,但对楼层价差合理性尚无量化标准,给监管带来挑战。

值得关注的是,深圳住建局已对开发商违规操作立案调查,若查实未通过官方系统网签、违规收款等行为,或将面临行政处罚。但房价调整是否违规,仍需市场监督管理局结合更多证据判定。这场维权不仅关乎廖先生个人权益,更折射出楼市调控中价格监管的薄弱环节。

从满心期待到陷入僵局,廖先生的购房维权之路仍在继续。在商品房价格市场化的背景下,如何平衡企业定价权与消费者权益,如何填补监管规则的空白,成为摆在行业与监管部门面前的重要课题。随着调查深入,这场百万价差引发的风波,或将为规范楼市销售提供新的思考与启示。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