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湖城管:10分钟到1分钟,破解地铁口单车停车难题

在武汉市东西湖区,地铁口单车停车难问题曾困扰着众多居民,不过如今这一难题得到了有效解决。9月23日上午八点半,金山大道二雅路地铁站C出口呈现出一片有序的景象,各类共享单车和电动车在划分清晰的区域内整齐停放。家住沿海赛洛城小区的秦女士轻松地将电动车驶入新划设的白色线框内,她感慨道:“以前停车要花10分钟,现在1分钟就能找到车位!”锁好车后,她快步走向地铁站,通勤变得轻松有序。

二雅路站作为金山大道上的关键通勤节点,是不少居民“电驴 + 地铁”通勤的选择。然而,过去这里车位严重不足,电动车、共享单车见缝插针,把人行道堵得水泄不通,甚至连地铁站的应急通道都时常被占用。家住附近融创观澜府的王先生回忆道:“以前这地铁口全是车,早晚高峰简直像‘战场’。”

为彻底解决这一问题,东西湖城管执法局联合街道、规划、园林等多部门,经过多次现场调研后推出了精准改造方案。东西湖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大队三中队中队长雍斐介绍,该地铁站C口附近原先常有市民将车辆停上绿化带,导致部分绿地退化。城管部门顺应实际需求,通过硬化地面、划定停车线等方式,将约300平方米的退化绿地改造为停车区,一下子新增了500多个电动车位。同时,在D口拓展了200平方米停车区域,并将对面原来坑洼的石板路改成了2米宽的缓坡路面。

在管理方面,城管部门推行“分区管理”。白色框为居民电动车“长停区”,黄、蓝色框分别对应美团和哈啰单车,方便企业调度。站口五米内设有清晰指示牌,引导市民迅速找到对应停车区。

东西湖区的治理不仅注重“硬改造”,还强调“软协同”。他们对全区20个轨道站点共78个出入口实行“分级治理”。将二雅路等20个车流密集、空间紧张的点位列为“一级管控”,采取减量、引导、降坡、扩容等综合措施;对31个中等流量点位实施“二级管控”,安排专人定时巡查;其余27个车流较少的点位实行“三级自主管理”,依靠清晰指引和市民自觉维护。

此外,东西湖城管还构建起“政府监管 + 企业履责 + 公众参与”的共治网,将环卫工人、大学生志愿者、共享单车企业等都纳入治理网络。全区已有52名环卫工在保洁之余参与车辆规整,由单车企业按调度员的标准进行补贴,每月可增收近千元;武汉轻工大学的学生志愿者累计服务超600小时,在参与单车治理中收获社会实践学分。政、企、民三方合力,让城市管理从“单打独斗”变为“共同治理”。

截至目前,东西湖区已新增停车面积1300多平方米,能满足1800多辆非机动车停放需求。东西湖区城管执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这套成功经验将逐步推广至全区更多主干道地铁站。这一系列的举措不仅解决了居民的停车难题,也为城市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