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秋送爽,道县祥林铺镇的三千多亩淮山迎来了集中收获的季节。那一根根饱满而粗壮的淮山,不仅为人们的餐桌增添了美味,更成为了当地农户增收的“金钥匙”。
走进祥林铺镇洞尾村的淮山种植基地,映入眼帘的是一片连绵起伏的田垄,恰似一片绿色的汪洋。淮山藤蔓顺着支架肆意攀爬,农户们正穿梭在地里,小心翼翼地挖掘着淮山。他们先用铲子轻轻地将淮山根茎周围的泥土慢慢疏松,等到淮山完全露出后,再用手稳稳地将其拔出。只见一根根长度可达一米、粗壮且饱满的淮山完整无缺地从土里冒了出来。经过简单的去泥、分拣工序后,这些优质的淮山便迅速被打包装箱,第一时间运往粤港澳市场。
道县祥霖铺镇洞尾村淮山基地负责人何建勤介绍道:“今年我们种植的面积大概有三千多亩,每亩的产量在六到八千斤左右。这些淮山全部都发往广州、深圳等大城市的批发市场。每天的采收量能达到 40 多吨,而且都是当天采收当天就装车、发车,第二天就能直接摆上当地消费者的餐桌。”
洞尾村独特的沙壤土以及温润的气候,为淮山的生长创造了绝佳的条件。近年来,当地积极推行“合作社 + 基地 + 农户”的发展模式,大力推动淮山特色产业的发展,并且广泛推广标准化种植技术。这一系列举措使得淮山的品质和产量都得到了显著提升。淮山产业已然成为带动当地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关键支柱产业。
何建勤还提到:“目前我们合作社带动了周边三十多户农户一起种植淮山药。合作社为当地的种植户提供种苗、管理以及销售等一条龙服务。现在每亩的利润能达到五千块钱以上,当地农户的种植积极性都很高。接下来我们打算开发淮山深加工产品,像淮山面、淮山粉,还有淮山干片等,以此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随着淮山大量上市,当地积极搭建产销对接的平台,全力打通销售渠道,确保淮山能够顺利产出并销售出去,让农民的“丰收在望”真正转变为“丰收在手”。如今,淮山产业已经成为了祥霖铺镇一张闪亮的“金字招牌”,也是实实在在的富民产业,为当地乡村全面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