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厨房里,土豆蒸熟的香气弥漫开来,小美望着砧板上的几只冻虾仁,眉头微皱。儿子豆豆已经连续三天把午饭原封不动地带回家,班主任的消息还在手机里闪烁:“孩子最近总说食堂饭菜没味道。”小美系上围裙,从冰箱深处掏出半根火腿肠,决心要治治儿子的挑食毛病。
蒸好的土豆在碗里冒着腾腾热气,小美抄起擀面杖开始捣土豆泥。隔壁王婶探出头来,笑着打趣:“哟,这是要和面呢?”小美将擀面杖用力杵进土豆泥里,自信满满地说:“治挑食的偏方!您瞧着,待会儿那小子准得舔盘子。”虾仁在刀背下发出啪啪声响,案板上很快堆起粉白的虾蓉。胡萝卜丁刚切好,豆豆就扒着厨房门框,好奇地探进头来:“妈,你做啥这么香?”小美故意把拌好的馅料往身后一藏,笑着说:“去去去,写你的作业,等会儿馋掉你舌头。”
平底锅里的油刚开始冒小泡,豆豆就迫不及待地搬着小板凳坐在灶台边。第一个土豆虾饼下锅,滋啦一声,金黄的边缘慢慢卷起来,宛如一朵盛开的向日葵。小家伙鼻子一抽一抽的,兴奋地喊道:“比学校炸鸡排还香!”小美憋着笑翻面,看着饼底烙得焦黄,虾仁的鲜味混着火腿的咸香扑鼻而来。豆豆急得直跺脚:“妈,你快点儿,我口水都把作业本打湿了!”
第三个饼刚出锅,小祖宗就偷偷捏走半个。烫得直哈气还往嘴里塞,含混不清地嚷嚷:“这个比披萨好吃一百倍!”小美看着儿子鼓囊囊的腮帮子,不禁想起自己小时候,也是这样趴在灶台边等外婆炸藕盒。那时候,觉得全世界的山珍海味都比不上刚出锅的藕盒香。如今轮到自己当妈,这份馋劲儿竟传给了下一代。
第二天早饭桌上,豆豆破天荒没磨蹭。书包里揣着用保鲜膜包好的土豆虾饼,小胸脯挺得老高:“我们班李小明说他妈从来不做早饭,我可不能让他看见这个。”校门口遇见班主任,小美正要解释饭盒的事,老师先笑了:“豆豆今天给我显摆半天,说您这饼里藏着米其林三星的秘方。”
周末,姥姥来串门,看到豆豆在厨房帮妈妈剥虾线,惊讶得老花镜都滑到鼻尖上。小美往馅料里又撒了把玉米粒:“现在这小子可能耐了,连虾线都知道要挑干净。”老太太尝了口刚出锅的饼,眼眶突然湿润:“你爸要是还在,准得说这味儿像极了他当年在胶东吃的海鲜焖子。”豆豆举着饼往太姥姥嘴里塞:“您多吃点,下次我还帮妈妈剁虾仁!”
冰箱里的土豆和冻虾仁渐渐成了常备货。有时候加班回来晚,小美揉着酸痛的脖子打开灯,总能看到豆豆留的便签:“妈,我给你留了两个生坯在冷藏室。”某天深夜改方案,厨房突然传来叮叮当当的动静。小美蹑手蹑脚推开门,看见丈夫系着滑稽的碎花围裙,正对着手机教程研究怎么把土豆泥和虾仁拌匀。案板上歪歪扭扭地躺着几个奇形怪状的饼坯,男人挠着头讪笑:“那小子非说明天野餐要带这个……”
深秋的家长开放日,小美被推举为家委会伙食部长。她带着电饼铛现场教学,二十几个妈妈围着操作台学调馅。校长尝过成品后,食堂窗口很快新添了“黄金海鲜饼”。豆豆现在最得意的事,就是课间操时听见别班同学议论:“听说三班有个同学的妈妈,发明了全校最好吃的土豆饼。”
这道黄金海鲜饼,不仅征服了挑食的豆豆,更承载着一家人的温馨与爱。从祖孙三代对美食的共同热爱,到夫妻间为家人付出的甜蜜互动,每一个细节都洋溢着浓浓的亲情。它不仅仅是一道美食,更是连接家人情感的纽带,让平凡的生活充满了温暖与幸福。